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市场近弱远强 趋势难改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7-13  
     美盘大豆在经历了6月末的突然暴跌之后,本月初一度几近收复失地。但是,在突发的伦敦爆炸事件后,价格再度大幅回落,直探650美分一线支撑。国内大豆则较美盘更弱,跌幅更大,涨幅较小。

    细细探究之下,大豆的行情如此剧烈的波动,在基本面并无过多的变化之下,无非是美盘基金主力与国内多头主力的策略性调整而已。

    首先,该如何看待6月末的暴跌呢?

    由于前期CBOT的基金持有的净多头寸接近其极限位置,在天气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促使其选择减持多头头寸因而直接导致了大豆期价的大幅下挫,市场也由此产生大豆将转势的舆论氛围。而就在此时,借助天气的炒作,两天之内,CBOT大豆就从650美分一度反弹到720美分的高点。这种走势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伦敦爆炸事件后,大幅的回落又将涨幅度悉数跌掉。

     可见,市场主力无非是在这种位置以来回的震荡为主,而对市场的预期和既定的长期操作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那么,近月无力走强的根源何在呢?四点原因造就了基本面的利空,使得价格短期难以上行: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供大于求已成定局;今年国内进口大豆数量增幅大,已造成库存积压;海运费用的回落导致进口大豆成本降低;豆粕和豆油等下游产品需求不旺,拖累价格。

    而且,国内东北地区的现货压力非常大,难以消化直接的仓单,潜在的现货压力更是巨大。这点,对于豆粕的影响甚巨,毕竟进口大豆压榨的豆粕也可以参与交割。国内的多头主力,其实也有不少现货,那么他们的接货意愿就更低了。

    然后,笔者来分析一下支撑远月走强的因素。历史上看,每年下半年,美国大豆的上市,总是上涨的时候较多。那是CBOT的基金压低南美大豆价格,保护本土农民利益的做法。而这个时候,天气因素自然成为了炒作的重点。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美国大豆的生长情况不佳,其优良率较上年有明显下降,锈菌病也在继续威胁着美国大豆的产量。

    《油世界》将2005/2006种植季大豆产量预估由之前的2.18亿吨下调至2.1625亿吨。调降预估的原因包括,美国2005/2006年度产量预估调降至7700万吨,2004/2005年度为8450万吨。再加上巴西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和中国东北地区大豆生长情况不理想,后市有可能进一步下调2005/2006年度全球大豆的产量预估。

    而在国内方面,走势弱于美盘的根源无非在于上半年的进口太多,目前现货消费疲软,从而压制了连豆期价的上涨空间。

    目前国内大豆供应充足导致国内大豆销售价格和进口大豆价格形成倒挂,也造成了国内油厂和压榨厂的亏损和需求不振。

    这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但随着库存的消化和下半年水产养殖业旺季的到来,情况可能发生逆转。这也是国内多头主力看好CBOT的未来走势,敢于做多连豆远月合约的原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美盘大豆近期难以走强,振荡之后,会出现一波较大幅度的上涨行情。

    国内虽然短期走势更弱,但随着库存的消化和需求的上升,远月也将出现上涨行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