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多数时间处于亏损状态
今年上半年,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利润始终不高,先后经历了亏损-微利-亏损的加工状况。具体情况如下:
1、自2004年年底以来,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压榨业就已处于微利或亏损的边缘。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2005年2月中旬。同期,国内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压榨企业利润也于今年1月份跌落至亏损线,这一过程同样延续到2月中旬。分析原因主要是自去年12月份以后,豆粕消费处于淡季,需求明显不足,而原料大豆的价格又相对偏高,从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发生。
2、今年二季度以后,国内油脂加工企业迎来了一个较短的盈利期。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因南美大豆主产区遭遇严重旱灾,大豆产量预期大幅下降,因而带动整个国际市场大豆及其制品价格弹升。期间,我国豆粕价格大涨38.64%,而大豆价格涨幅只达到了29.01%,二者相差9.63%,从而使得油厂压榨毛利达到了300元/吨。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前期油脂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多采取了降低开工率、减少压榨量的策略。因此油脂企业豆粕的库存在第一季度也较低,而当价格上涨和需求增加时,豆粕的需求缺口短时间内无法很快被填补,因而激发了油脂企业抬高豆粕价格的行为。
3、4月份以后,我国正处于豆粕消费淡季,饲料企业没有积极备货的需求。而油脂业因急于转嫁风险或亏损,单方面持续大幅抬高了价格,虚高的价格进一步挫伤了饲料企业购买豆粕的积极性。同时,因此前油厂在短期压榨利润丰厚刺激下,普遍提高了开工率,加大了大豆压榨力度,豆粕产量明显出现短期供大于求的局面,库存积压较严重。最终人为地“挤压”大豆压榨的利润空间。
4、6月初是北半球大豆的出苗期,此阶段大豆受天气影响较大。因而,当美国大豆主产区发生旱情后,基金开始了大肆炒作,从而推动国际大豆市场价格高涨。受其影响,我国大豆和豆粕价格也随之上涨,但因豆粕涨幅大于大豆价格的涨幅,一般涨幅都在100元/吨左右,因而大豆压榨企业开始扭亏为盈。据测算,山东地区大豆压榨利润在74元/左右,大连地区60元/吨左右,大部分地区油厂实现盈利。
从上述几次涨落中,明显看出豆粕价格的变化对大豆压榨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因而,在分析下半年的市场形势时,豆粕市场应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二、下半年压榨市场仍面临压力,但有利因素占上风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今年下半年我国大豆市场的不利因素:
下半年的不利因素主要是企业豆油库存压力较大。目前,进口大豆、豆油、棕榈油正在集中到货,6月份进口毛豆油到港数量约在25万吨左右,其平均完税成本仅有5300元/吨左右。新菜油也将在6月中下旬大量上市,而且价格下跌,抑制了豆油市场价格。另外,棕榈油在5、6月份到港集中,国内各港口库存棕榈油数量很大,而且价格也出现明显的下跌,目前已经降至4400-4500元/吨,随着天气逐步转热,棕榈油勾兑比例不断放大,部分贸易商的食用油勾兑比例甚至达到了50%,棕榈油抢占了豆油不少市场份额,使得豆油需求始终更加疲软,因而也就限制了油厂压榨利润。
然而,下半年,大豆压榨市场有利因素较多,特别是豆粕市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需求后,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整个下半年大豆压榨市场基本看好。
1、养殖业将有较大发展,带动豆粕需求增加
今年以来,我国养殖业遭遇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国内生猪养殖业发展已经面临“三低”困境,即母猪存栏量低、母猪产崽率低、生猪出栏率低,这大大抑制了部分饲料企业的采购积极性。据畜牧专家分析,由于近几年疫病的影响,我国养猪业规模一直没有迅猛扩张,因而延迟了本轮养殖周期。据称,如果没有病疫影响,国内养殖规模会迅速扩大,供大于求的状况早在去年就会出现,养殖周期也将随之结束,养殖业也会因此而陷入“底谷”。
今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禽流感和口蹄疫,对养殖业造成一定打击,部分地区生猪价格出现下跌。但总的来说,本轮养殖周期还未达到顶峰,特别是今年下半年,度过了畜禽病疫高发期的养殖业恢复增长是必然的,压制的产能也会释放出来,养殖业将再度迎来一段繁荣期,随之带来是饲料业对豆粕需求的快速增长。
2、下半年大豆价格预期回落,将降低压榨企业原料成本。
目前,正是南美大豆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在南美大豆大量上市的打压下将呈现下滑态势。然而,在饲料企业需求预期较强的情况下,豆粕价格的下跌幅度预期低于大豆,因此油脂压榨企业的压榨利润也将因此而获得提升。
三、明年我国大豆压榨业各种矛盾将集中体现
经过了上半年的惨淡经营后,下半年我国大豆压榨业的状况预计略有恢复。但好景不长,由于养殖周期和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等因素影响,明年我国大豆压榨业将再陷艰难境地。
1、明年我国畜禽养殖业出现滑坡的可能性很大,这将成为整个大豆压榨行业不景气的诱因。
我国养殖业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繁荣,一般来讲,我国的养猪业一般两年之内就有一次波动,偶尔有时甚至是一年一次。而从2003年我国养猪业步入一个上升周期以来,期间虽然受到不少不利因素影响,但没有造成“伤筋动骨”的损害,养殖户一直保持不错的利润,这也支持了大豆压榨业。但从历史经验看,一次上升周期很难突破三年,从目前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形势看,明年养猪业出现滑坡的机率很大,这将直接冲击我国的大豆压榨行业。
2、明年我国大豆压榨产能过剩的矛盾将集中暴露
据中国植物油协会对大豆压榨行业的统计,全国共有日处理大豆200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169个,总加工能力为日处理大豆23.37万吨,按300个工作日计算,折合年加工能力7010万吨。这些压榨企业,分布在1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日处理大豆1000吨以上的榨油企业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沿海地区。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豆粕市场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各地集中建设大豆压榨厂,造成了我国的产能已经足够应付全球一大半的大豆加工要求。这种危机,在行情好的时候,市场有一定的利润支撑,暴露不明显,但当市场低迷时,将会立时显现。因此,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明年这种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3、豆油进口预期增加,将会进一步加剧我国大豆压榨产能过高的矛盾
目前我国豆油进口实行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为13%,配额外关税121.6%,增值税13%。自我国入世以来,豆油配额量从2002年的251.8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358.7万吨。但是,根据我国加入世贸时的承诺,自2006年起,我国将完全取消豆油进口配额制。
豆油配额量的增加对大豆产业可能产生两种影响:一种是直接进口豆油,将导致豆油价格下跌,油脂加工企业的榨油利润下降,从而导致国内大豆的压榨量有所减少,也就是说国内对大豆原料的需求量将有所减少;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商家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豆油的话,那么大豆进口量将继续大幅度增加。其后果必然是直接冲击以国产大豆为主要生产原料的国内中小型油脂加工企业。
虽然目前,国内外豆油的价格差别不大,但国外豆油仍有着天然的成本优势。目前国产大豆的出油率只有16.5%,而美国大豆的出油率为19%,南美大豆的出油率更是高达20%。而豆油进口量的预期增加,又将间接冲击产能已严重过剩的国内大豆压榨业。
有鉴于此,尽管下半年国内大豆压榨利润可能好转,但油脂加工业者仍不可盲目乐观。面对后市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油脂加工厂因尽可能的主动出击,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注意及早转化经营策略,改变以往进料加工的生产模式,拓展思路,想方设法扩大本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国家在政策上也应考虑扶持以国产大豆为加工原料的中小企业,防止出现此行业的大面积亏损。当然,最终规避市场经营风险还主要是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此外,面对国内严重过剩的大豆压榨产能,笔者也提醒投资者应慎重考虑在国内的油脂加工改扩建项目,以免陷入投资浪费且成本无法回收的艰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