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2005年油料油脂形势分析及其对策(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6-27  
     一、2004年国内植物油料生产、收购、加工及菜油、菜粕市场情况

    (一)油料生产、收购、加工情况

    1、播种面积:2004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达到14910千公顷(按国家统汁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分品种是:油菜籽面积896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4%;花生种植面积5140千公顷,比上午增加1.6%,芝麻播种面积810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7%。未列统计范畴的向日葵种植面积为70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0%;大豆种植面积为959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

    2、油料产量:2004年风调雨顺,收获季节天气良好,油料质量普遍较好,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特别油菜籽含油是近年来较高的一年,主产区平均含油率均在37%左右。2004年我国油料作物全面丰收。据行业统计用于榨油的8种油料产量为5937万吨,其中大豆1720万吨、花生1431万吨、菜籽1304万吨、葵花籽197万吨、芝麻89.5万吨、棉籽1074万吨、胡麻籽38万吨、油茶籽83万吨。按照油、食比例划分和国产油料折油计算,国产油料总折油为1087万吨。

    3、收购情况:由于受加工油菜籽利好的和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不高的影响,生产企业普遍认为:抓好油菜籽原料收购是关键第一步,致使2004年油菜籽上市后收购价格经历了三个大阶段:一是原料盲目高挂价,菜籽一登场普遍挂价为2700--2900元;二是高挂高收,试图控制市场控制原料,最高时收购价格高达3000--3100/吨;三是理性回调。尽管高价收购,但成交量并不大,市场冷清,没有形成象往年那样车水马龙贩菜籽,千军万马抢菜籽的场面。油菜籽加工企业也意识到国内油菜籽丰收,原料充裕,而国际市场上,2004年全球油料(含大豆)增产幅度较大,CBOT步步走低,整个后市处于供大于求的看空熊市中,收购越多的菜籽压在手中,将承担越大的市场风险,所以收购态度渐渐趋于理性:根据菜油菜粕价格,摸索试探着收购,快进快出,随收随加,不赌行情,以降低加工企业在跌势市场环境中的风险。应该说2004年是近几年来油菜籽收购时间拉的最长的一年。

    4、加工方面:2004年各地上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890个,其中日处理原料千吨以上的47家;400至1000吨的企业74家;200至400吨的企业107家。年处理油料能力5138万吨,2004年实现植物油产量95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实现利润3.68亿元,较上年分别持平、增长35.1%和下降近6倍;产品结构调整明显,一级油占主导地位,实现产量346.8万吨,占总产量的36.4%,四级油产量下降较快,实现产量190万吨,占总产量的19.9%;小包装油和特种植物油脂发展较快。

    5、产生原因:一是受2003年10月油价暴涨带动油菜籽涨价,农民认为播种油菜籽比价合理有较好的效益,种油菜籽积极性高,秋播面积扩大。二是受前两年油菜籽上市,价格大战高开高走,农户自然而然形成了菜籽“越放越贵”的惯性思维,导致2004年农户惜售情绪浓;三是农民农忙和部分壮劳力外出务工,同时又不等钱用;四是加工企业意识到菜籽丰收,市场冷静,无外省客商抢购,采取观望的态度;五是政府宏观调控银根收紧,贷款利率提高,油厂筹措资金难度加大,延缓了菜籽的收购进度。六是交通惩治超载的规定发布后,运费大幅增加,成本提高,收购工作困难多,收购时间较往年延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