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虽增,但消费旺盛
近年来,随着南美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全球大豆产量呈不断增长之势,特别是前两年的大豆牛市行情极大地促进了豆农的种植热情,产量大大超过需求。美国农业部6月供需报告显示,全球大豆产量为21632万吨,较5月份的21688万吨下调56万吨,同时把全球大豆消费量由5月份的20257万吨上调至20331万吨;全球大豆库存数据调减至4716万吨。从报告来看,虽然大豆产量仍然较大,但需求增长基本抵消了产量增长的不利因素。
另外,从近几年大豆市场的消费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消费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近几年印度经济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作为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其大豆消费必将大大增长。可以说,中国及印度将成为大豆市场消费增长的引擎,这为大豆价格提供较强的支撑。
二、农产品价格整体处于低位有利于大豆价格的上涨
近年来,全球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目前,石油、铜等资源类商品强势依旧,在高位久盘不下。但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由于供应的增加,在经历了一波涨势之后又回到了历史的底部区域。
从CRB指数走势可以看出,在CRB指数不断上涨、金属及相关资源类产品大幅上涨至历史高位区域之后,农产品价格却从高点回到了底部区域。虽然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但和整体上的物资价格相比明显偏低。另外,由于大豆及玉米的消费市场正在向工业品转移,预计农产品整体价格向下的空间已经很小。
三、基金买兴再起有利于大豆期价上行
2002—2004年初,CBOT投资基金大量买入大豆,其净多单在2004年1月份达到7万多张,大豆价格也同步飚升。当大豆价格达到1064美分/蒲式耳的历史高位之后,投资基金也开始调整头寸,不断抛空,持仓由原来的净多单持有者转为净空单持有者,成为大豆市场最大的做空力量。2005年2月初,基金持有净空单达到了8万张左右的历史天量,大豆价格也一路狂跌至500美分/蒲式耳左右。而在2月份后,国际商品基金调整思路,开始大幅减持空单,同时增持多单。截至6月7日,基金净多已达5万张的历史高位。大豆总持仓也接近30万张,显示出较强的买入欲望。由于基金在大豆市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如果后期基金继续增持多单,大豆价格将再度上涨。
四、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得到缓解
今年以来,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改革汇率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方面对中国部分纺织品限定了进口配额,希望逼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历力非常之大。但6月初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人民币是否升值乃中国内政,不会屈从于外部压力,近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人民币汇率最好再稳定两年,因为中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尚未准备充分。这些都表明了最近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不大,大大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给大豆带来的压力。
五、天气因素是大豆市场永恒的炒作题材
大豆作为受季节性很强的农产品,产量受天气影响较大,天气因素是大豆市场炒作的永恒主题。目前,美国及中国大豆播种基本完毕,后期的天气因素将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及产量。如果后期美国及中国大豆主产区天气状况出现不利于大豆生长的情形,将为大豆提供再次上涨的动力。
六、禽流感及口蹄疫的有效控制消减了大豆的上行压力
禽流感及口蹄疫疫情一直是大豆价格上行的一个利空因素,给市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4月上旬,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和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两个奶牛场相继发生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5月上旬,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北京市延庆县相继发生的两起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另外,河北三河市一个肉牛养殖场饲养育肥牛感染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上述疫情发生后,中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扩散蔓延。中国政府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大大消减了大豆上行的压力。
七、技术上显示大豆后期还有上涨空间
从趋势上来看,CBOT黄豆连续2月7日及5月17日形成的上升趋势线对期价具有较强支撑。从形态来看,目前期价已经突破近3个多月的三角形整理区间,后期将面临一波新的升势。连豆及连粕走出突破行情,后期将展开新的升势。
操作上,适宜逢低买入,中长线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