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量上看,今后两个月内,国内进口豆的供应是相当充足的。首先,4月份已经运到了210万吨的进口大豆,预计5月份的到货量在220万—230万吨之间,6月份的到货量在250万—260万吨之间,整个第二季度的到货量可达到680万—700万吨。而目前的压榨量远没这么高,因此,进口大豆的库存在逐渐增加。据有关机构统计,截止到5月中旬,进口大豆的库存已经超过了180万吨,我们认为,在6月份之前,进口豆库存增加的趋势不会改变,大豆市场的压力也因此倍增。
我们现在还很难对7月份的到货量作出预测,不过,有贸易商称可能仍会达到200万吨。如果属实的话,那么国内的供应压力将继续增加,笔者认为200万吨的进口量不难达到,从我们跟踪的南美对中国装出来的大豆已经可以推算出有130万吨会在7月份运到国内。
本年度中国已经购买了1186万吨美国大豆,而南美已经装运或准备向中国装运的大豆数量也达到了655万吨,两者加在一起,大豆总进口量已经达到了1840万吨。如果7、8、9三个月每月的进口量达到200万吨,那么,年度总进口量将会和美国农业部目前的预测水平一致。
最近,中国进口商的买盘不多,几乎没有听说有谁买7月船期的大豆。笔者认为,国内豆粕和豆油的需求状况将对7、8、9月的大豆进口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业界一直盼望着国内豆粕需求出现好转,从3月份推迟到4月份,又从4月份推迟到5月份,现在已经进入5月,但需求的高峰还是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却出现了口蹄疫,这使得需求方面又增加了一个不确定因素,如果后期口蹄疫的影响不断扩大,那么进口豆的订货肯定会减少。但如果口蹄疫的影响没有扩大,反而是逐渐消除,那么7、8、9月将会是一个需求高峰,进口商还会继续订货。
除了进口豆源源不断地运进来以外,国内的油菜籽从4月底开始也陆续进入收获阶段。国内预测机构预估今年的油菜籽产量为1160万吨,低于去年的1304万吨,不过,这一产量仍是历史上的次好水平。预计新菜籽的上市也会对豆粕和豆油市场带来一定压力。
综观目前的国内大豆市场,笔者认为利多题材非常有限,除了东北新豆播种进度要比往年落后15—20天以外,其他作用于市场的因素大都偏空,特别是五六月份进口豆的供应非常充足,而豆粕和豆油的需求却持续疲软,给大豆市场增添了不少压力。但是,大连盘基本上是跟着美盘走的,如果美盘在七八月份大幅上涨,国内市场也会忽略供大于求的因素而跟涨,但如果美盘振荡走低,那么笔者依然认为,4月份开始的进口大豆供过于求的形势将使得国内大豆价格走势更弱于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