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只有在历史中去总结,仔细观察大豆历次巨量扩仓对峙时的量价关系并将其与季节性因素相结合找出下一阶段市场炒作的主要题材,抓住市场当时的主要矛盾才能使我们的投资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尽量使我们的投资避开图表信号的陷井。近两个月的价格图表走势给我们揭示出的信息是:当前盘整走势性质和特征与04年11月至05年2月的盘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即"价格横向运行、成交量间歇性放大并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同时无论涨跌持仓量都保持震荡攀升",调整时间长度也已经达到与年前盘整相同级别,衡量标准为30日均价线与60日均价线趋于交汇。国内豆类期价的大级别盘整周期平均为3-4个月,价格盘整一旦达到四个月突破之后的行情运行幅度相当大,这似乎是一种宿命。
每次豆类行情陷入这种大级别的横向盘整时,多数情况下都伴随着多空双方的巨量扩仓对峙,而对峙的打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破不立",即价格朝某一方向出现小级别突破,持仓量先减后增,减仓后价格便启稳。在打出止损盘后多空双方重新站队,价格反转展开真正意义的突破行情。03年3月-7月的盘整、04年11月-05年2月的盘整都是这种形式。另一种方式是长期横盘后价格的直接向某一方向展开的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持仓量先增后减。减仓时价格加速运行,这是某一方认输平仓所致。01年12月-02年4月的盘整、03年11月-04年2月的盘整突破就是这种形式。
当前市场目光集中在南美大豆上市进度、美国大豆播种进度、库存消费比、禽流感等方面。利多与利空交织,左右期价的因素"剪不断理还乱"。但不管基础数据如何,数据本身并不能左右市场,关键是市场的关注的焦点集中哪里,当市场不再把目光盯在供需数据上时这些数据将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市场关注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够左右价格。四、五月份是南美大豆上市考验市场消费承受能力的时候,同时五月份北半球大豆的种植面积及种植进度基本可以定型。因此五月份的低点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产量、库存都已成为历史,不会再成为市场的主要矛盾,六月份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月份没有什么重大的题材炒作,而7-8月份市场将聚焦天气。炒天气是多头的一贯做法。从下游豆粕的供求来看,今年油菜籽与棉花相对上一年度都是减产:油菜籽产量预计为3.78 亿吨,比本年度的产量减少200 多万吨。棉花种植面积最终还没有确定,但比上年减少是无疑的,作为豆粕的替代品菜籽粕和棉粕的供给压力不会比上年大。对多头来说是一种心理支持。
分析豆类价格走势应格外注重豆粕的强弱变化,因为豆粕是先行指标,不论多头行情还是空头行情都必须由豆粕领涨和领跌才能走得远,八月豆粕在技术上可圈可点。盘面上最引人注意的是持仓量的增加,4月19日持仓猛增至18.3万手之上,期价随即止跌,次日出现涨停。之后虽出现阶段性减仓,但总水平仍保持在高位,5月20日再度增仓止跌,次日大幅上涨拉出大阳线。这两次止跌都都在2510一线,说明下档支撑相当强劲,技术上5月18日的低点2463点具有很强的技术意义,从周线图上可以看到,年前的盘整区两个相对低点的循环从04年11月8日到05年2月2日暴涨的起涨点,底部循环历时13周。从2月2日低点至上周三5月18日调整低点,两个低点仍然是相隔13周。日线图上从3月17日高点2903点下调八周时间仅仅下跌430点。分为两段式下跌,第一段从3月18日到4月18日21个交易日下跌373点。波浪形态上属于"a、b、c、d、e"的三角形调整(如下图所示)整个构成了大级别调整的"A"浪下调。第二段从4月21日至3月18下跌15个交易日下跌223点,暂时可以将这段下跌看作"C"浪下调(后市有待验证)。下跌速率出现换档趋于平缓。第二个阶段的下跌幅度比第一阶段下跌小大约为第一阶段跌幅的61.8%,时间比第一阶段下跌的时间短。形态上显示为下降三角形,震幅收敛。为下跌能量衰减的特征。5月23日(周一)以一根大阳突破下降压力线。趋势由下跌转为横盘。

从豆类此次的盘整级别结合历史规律看其盘整的周期大致在四个月左右,即要盘整到7月份才会有大级别的趋势行情出现,从基本面上可以得到印证,六月份缺乏实质性题材,基本面相对真空,而七月份是炒作天气的高潮,盘下去对多头有利。至于现实的产量与库存压力只有到十月份北半球大豆收获时才会体现出来。目前它不会成为市场关注的主要矛盾。而技术特征大豆表现为规则的横盘,其间涨跌错落有致。这绝不是可以就此能够展开主跌浪的形态。操作上可以把5月18日的低点作为盘整区的底边来对待。
后市不确定的就在于这个盘整区的突破是以直接突破的方式出现还是以"不破不立"的方式出现。盘面分析的重点在八月豆粕后市价格是否能够再度击穿2500点大关及击穿后持仓量的增减节凑。真正的突破在行情在火热的七月。具体操作策略和进出场时机将在"文竹期货日志"中逐日跟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