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价格泡沫破灭,榨油商再度陷入亏损
春节后,国内大豆价格迅速飙升。国内榨油企业利用市场的多头氛围,一方面推高豆粕期货价格,一方面不断抬高豆粕的现货价格。
3月中旬,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货价格最高超过了2900元/吨,华南地区豆粕价格甚至超过了3000元/吨。
“由于豆粕终端需求并没有快速恢复,因此大幅上涨后的豆粕形成了较多的泡沫。3月中旬,榨油企业通过压榨一吨大豆,可以获利300元,有些地区的榨油企业甚至可以获利600元。”实达期货农产品分析师伍锋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但是泡沫很快就破灭了,随着国际大豆价格的回落,缺乏需求支撑的豆粕价格回落异常迅速。从期货市场来看,3月中旬,大豆与豆粕之间的差价在300元/吨左右,而目前差价已经扩大至500元/吨。由于豆油价格表现一直比较疲软,因此豆粕价格的下跌,使得榨油企业由盈利转变为亏损。”
截至本周三(18日),华南地区豆粕实际成交集中在2560~2600元/吨之间,华东地区实际成交在2460~2500元/吨之间,山东地区在2500元/吨附近成交,华北以北地区成交则集中在2450~2500元/吨之间。如果参照目前南方沿海地区2500~2550元/吨左右的豆粕成交价格以及5150~5400元/吨的四级豆油实际成交价格,以进口大豆加工成本在2900元/吨(南美大豆)测算,则亏损额度为100元/吨左右;如果大豆成本高达3050~3100元/吨(美国大豆),那么亏损额度将高达200~300元/吨。
浙江天马期货研发部经理是俊峰认为,为了在豆粕价格震荡徘徊时期抢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国内榨油企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部分地区豆粕高报低收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弱市行情下,国内多数榨油厂加大抛售豆粕的力度来减轻库存压力,尤其是华东地区某大型油厂仍有庞大的豆粕库存待消化。
对榨油企业来说,目前采用的策略主要是减少压榨量,加大抛售力度。伍锋认为,由于在二三月份利润丰厚,榨油企业进口的大豆数量较多,预计5月份国内将运抵220万~240万吨的进口大豆,6月份也将高达270万~280万吨,大量高成本的进口大豆对于榨油企业形成较大压力,压榨企业急需消化豆粕库存。在南方地区,梅雨季节降至,不宜于豆粕的储存和运输,这也加大了豆粕抛售力度。
“不过目前榨油企业加大豆粕的抛售腾库行为意味着后期豆粕现货价格会面临更加剧烈的波动行情,一旦榨油企业轻装上阵,那么其对于豆粕价格更具调控能力。”是俊峰分析。
一周热点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场一周聚焦:雷亚尔汇率上涨,大豆价格连续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场一周要闻:原油市场暴跌,油籽市场涨跌互现
- 2021-03-19数据赋能养猪新时代! ——省饲儿燃启智能育肥新希望&养猪机器人下线仪式
- 2021-03-19中美外交峰会举行前,中国连续三天大笔买入美国玉米
- 2021-03-19阿根廷农户已预售1189万吨大豆和1910万吨玉米
- 2021-03-19截至3月17日,乌克兰玉米出口已达1500万吨
- 2021-03-19南美专家:2020/21年度阿根廷玉米收割工作完成3到4%
- 2021-03-19阿根廷降雨放慢玉米和大豆作物恶化速度
- 2021-03-192021年3月18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3-19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最新统计:对华销售总量同比增长1.9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