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豆供应充足
在南美大豆全面进入收割期以后,季节性供应压力的增加使人们重新把目光投向大豆基本面的供求状况。USDA发布的最新月度供需报告显示,预计美国2004/2005年度大豆年终库存量为3.75亿蒲式耳,为自1986/1987年度以来的最高库存水平;尽管干旱造成巴西大豆产量预测调低,但是2005年巴西大豆产量仍将达到创纪录的5400万吨;阿根廷的产量预测未出现调整,依然将达3900万吨。所有这些数据都指向一个事实,那就是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总体供应是充足的,而中长期内如何进行消化却是真正存在的疑问。
美元波动增加大豆期价不确定性
今年注定是不同于以往的一年,农产品价格从来没有如此和美元汇率的走向紧密相连。美元指数自去年年底探出低点80.42以后,在人们的一片怀疑声中不知不觉地开始向上运行。在仔细审视影响其表现的各种因素后,我们会发现其中有着某些微妙的变化。
其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将成为支撑美元汇率的重要支柱。伴随美元利率的稳步上调,美国对欧洲及日本的利差将逐步扩大。这将导致美元因其相对的高收益而对全球投资者更具吸引力,并引导国外资本不断流入以弥补美国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其二,美国严重的财政赤字状况已出现改善迹象。美国财政部12日公布的报告显示,3月份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额为712亿美元,明显低于2月份创纪录的1139亿美元。美元汇率已经成为目前衡量大豆期价的主要线索,上述两项内容至少在短期内将共同起到提振美元的作用,客观上要求大豆期价对此作出反映。
大豆下游产品需求低迷
国内过去几年投资建立的大型大豆压榨企业正在不断削减行业利润水平,目前压榨厂平均开工率只有40%— 50%。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国内大豆加工业优胜劣汰、重新整合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仅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123万吨,同比大幅下降了24.8%。与此同时,虽然国内天气已经逐渐转暖,但对豆粕的需求并没有因为禽流感的威胁降低而得到快速回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禽类养殖业尚未大规模恢复,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饲用玉米、小麦等所发挥的替代作用。豆油和豆粕市场的持续低迷势必会收窄大豆压榨的利润空间,从而使大豆期价重心下移。
综上所述,中长期内大豆基本面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可能难以改变,短期内美元汇率日趋走坚也将给大豆期价带来更多的压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货领域大豆价格依然保持坚挺,亚洲锈病菌以及2005/2006年度新豆种植天气不确定性都对大豆期价构成一定支撑。目前国内连豆市场在经历近期反复振荡蓄势后,技术上面临方向性突破,投资者应等待走势明朗后择机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