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经济学认为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决定,其次受到偏好等其他外在原因作用,供求作用对价格的决定起到关键的作用。2005年由于南美巴西大豆作物生长阶段遭遇严重的旱情,导致大豆预期产量持续下滑,美国农业部预计的产量由最初的6600万吨,调减到3月份的5900万吨的水平,其他各大预测机构包括巴西本土的预测机构也纷纷下调预测产量,目前基本预测在5000万-5300万吨之间。目前阿根廷作物长势较佳,《油世界》将该国产量的预估由原来的3710万吨调高至3750万吨,2004年为3180万吨。总体上南美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总产量仍旧要高出去年600多万吨,再加上美国增产6亿浦式耳,折合约1600万吨以上,还有我国也增加大约200万吨,所以全球大豆虽然受到各不同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产量仍旧要高出去年大约2400万吨以上,大约占到去年总产量10%以上,预计比需求增长高出约6%—7%(约1300万吨),导致市场时刻存在利空。因此尽管巴西减产,但预计5月和6月期间大豆和豆粕价格仍旧有走软要求。
其次,南美大豆即将上市,也会给市场带来季节性的压力。据Safras圣保罗29日消息,截至3月24日,巴西大豆收获完成43%,到目前预计应该达到60%以上,部分地区如圣保罗州大豆收获估计已经结束,后期南美大豆上市压力与日俱增。考察历年的大豆价格图表走势来看,4月以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因南美大豆上市而造成的季节性回落行情。
再者,3月31日美国农业部公布2005年的作物种植意向报告和作物季度库存报告。美国大豆本年度播种总面积预计为7391万英亩,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7336.8万英亩,去年为7520万英亩,减少约130万英亩,对目前市场构成潜在的利多。当然这130万英亩仅占去年总播种面积不到2%,其利多能量微乎其微,可以说不会够成大级别反弹;相反,这么大的播种面积(仅次于2000年的7430万英亩和2001年的7410万英亩和去年水平)仍旧对市场带来利空的预期。对于本次的作物季度库存报告显示,截至3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总计为13.81亿蒲式耳,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4.25亿,但是仍旧较去年同期的9.06亿蒲式耳有大幅增加,增幅达50%以上,其同样对市场构成利空。
最后,央行对经济过热仍高度警觉,预计紧缩性政策即将出台,对大豆市场产生利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公布第一季度例会会议公告,报告显示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基础依然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CPI同比上升2.9%,高于2004年12月(2.4%)和11月(2.8%),显示通货膨胀态势出现反弹;环比来看,2005年1—2月CPI累计上涨2.4%,为近年来最高。另一方面,1—2月份工业增加值出现反弹,同比增长16.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并为去年5月份以来单月增幅之最高。这导致了市场关于央行即将采取加息等刚性紧缩政策的担忧继续升温,同时从近期美联储刚宣布的第七次升息将基准利率提高到2.75%来看,也为央行可能的加息计划提供了一定的政策空间。
综合以上来看,无论是从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总产量上来看,还是从今年大豆播种面积、库存以及近期国内可能出台宏观调控措施来看,均对大豆市场构成利空。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目前的市场,中线看空仍旧为目前市场主要方向。在操作上,建议采取谨慎偏空操作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