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卢良恕教授、副主任委员张学元、蒋建平、梅方权等20多位科学家,向国务院正式提出“关于实施国家大豆行动计划的建议”,建议以中小学生为重点,全面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
大豆蛋白妙处多多
蛋白质是人体最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很高,我国又是大豆的生产大国,所以,通过增加大豆蛋白摄取量来提高我们的健康水平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夏剑秋介绍,大豆蛋白质含量约为38%%,是谷类食物的4~5倍,大豆蛋白中包含有足够量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与动物蛋白相比,以大豆为代表的植物蛋白还具有许多优势和妙处。首先,具有水溶性,在水中就可溶解,是人体最易吸收的一种。其次,植物蛋白不含胆固醇,有益人体健康。另外,大豆蛋白加工工艺更科学、更先进。
2000年,美国心脏病研究协会研究发现,大豆蛋白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缓解作用。他们号召人们多吃大豆蛋白。英国学者研究认为,当大豆蛋白平均摄取量为25—50克时,可使血清胆固醇浓度降低8.9—17.4毫克/100毫升,对初期胆固醇高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不久后,国外的研究人员又发现大豆蛋白中含有一种叫作大豆异黄酮的植物雌性激素,不但对更年期女性很有好处,还可对乳腺癌等疾病有缓解作用。
大豆蛋白消费有望增加
随着近几年对于大豆蛋白研究的增多,欧美一些国家越来越重视食物中的大豆蛋白含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涂顺明教授告诉记者,1999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一份《大豆蛋白健康通告》。通告中指出,如果一份食物中含有的大豆蛋白在6.25克以上,其产品标签上就允许使用“与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饮食配合,每天食用25克,可以有效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的宣传介绍,以表示这种食品具有一定的健康营养价值。
与欧美这些以前不太爱吃植物蛋白的国家掀起的“大豆蛋白热”相比,我国一直有食用植物蛋白的传统。可是如今,我们对大豆蛋白摄取量的重视程度与他们比,似乎还不够。在食物方面,人们似乎更注重风味,对于其营养价值还不像西方一些国家那样重视。涂教授给我们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年人均大豆消费量的排名并不高,在世界上处在第21位。
从食物营养结构来说,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按国际标准,每人每天最好摄入蛋白质72克,但我国城市人口只有60克。
大豆蛋白开发前景可观
“随着人们对大豆蛋白的逐渐认识,可以预见,大豆分离蛋白的市场前景是很可观的,”夏剑秋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大豆蛋白分离提纯技术得到突破,目前市场已能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蛋白中纯度最高的一种,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90%以上,属于低脂肪不含胆固醇的精制蛋白质,具有高倍吸水、高倍吸油和高凝胶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加工肉制品,如加工香肠、火腿等产品,它可使肉制食品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营养。
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在国内主要被大量应用在火腿肠的生产中,而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儿童食品等更多的食品行业。目前我国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厂家不多,总产量8万余吨。能够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企业主要有吉林不二蛋白公司、美国杜邦云梦蛋白有限公司和大庆天圜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等。根据国家《中国食品工业“十五”及2010年发展规划建议》,2005年全国肉类加工制品将达到7000万吨,按10%生产火腿肠,大豆分离蛋白基本添加量按5%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需要大豆分离蛋白约30万吨,其他领域需求数量会更大。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膳食结构将更多的以健康为主题,饮食从以动物蛋白为主向植物蛋白转变是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