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调整行情已经展开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3-21  
大连大豆、豆粕在连续上涨23个交易日后,3月18日首次出现大幅调整行情,特别是豆粕市场出现跌停板行情。在强势上涨行情中出现这样的大幅回调,应该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
  一、南美大豆减产预期被消化
  南美大豆预期减产是这次行情上涨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情况来看,南美部分大豆产区减产已不可避免。但从报道来看,今年南美旱灾并不算严重,大豆产量只会在有限范围内出现减少。据巴西农业咨询公司预计,受旱情影响,2004/2005年度其大豆产量可能无法超过6000万吨,目前的预测值为5840万吨。尽管如此,这也大大高于上年度的5260万吨。再加上阿根廷3900万吨的大豆预计产量,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供给量仍是创纪录的。通过这一分析不难看出,近期南美地区的旱情并未使得本年度全球大豆供大于求的局面产生逆转。大豆市场在连续大幅上涨之后,南美天气的利多影响已经被市场所消化。
  二、南美新豆上市在即
  根据美国农业部3月份的供需报告,2004/2005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达到5598万吨,库存消费比接近28%,接近10年来的最大值。目前美国民间还有近半的大豆待售,南美所剩陈豆数量也不少。由于中美两国豆农的惜售行为使得大豆市场的供给压力推后,因此随着南美大豆的全面上市,大豆的后期销售将面临着双重压力。在每年4月初南美大豆陆续大量上市时,基金都有适时减仓套利的惯例,今年在利空依旧的情况下,基金也不大可能改变这一策略。商业性交易者已经加大了抛空力度,这注定了大豆继续上涨的动力已经不足。现货市场的供给压力开始显现并影响着大豆市场。
  三、季节性消费因素影响市场
  由于目前大豆仍处于消费淡季,因此国内的有效需求相对较低,对大豆的采购行为也较为谨慎。目前由于豆油、豆粕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压榨厂的利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油厂开工率回升,豆粕供应量大幅增加。目前各地饲料企业虽然偶有采购,但积极性不高,对目前的豆粕价格不认可,油厂豆粕销售普遍存在高报价低成交的现象。其原因一是节后仍为畜禽养殖淡季,豆粕需求不旺,二是国内饲料厂家吸取以往跟风抢购的教训,采购了理智的态度。因此高企的豆粕期价难以得到支持,现货价格下跌已不可避免。
  四、大连豆市的盘中交易情况
  在近期大连市场的疯狂上涨行情中,大豆主力A0509合约由2月4日的2516元/吨上涨到了3月16日的3232元/吨,幅度达716点;豆粕主力M0505合约也由2073元/吨上涨到了3月17日的2920元/吨,幅度达847点;豆粕M0508合约由2095元/吨上涨到了3月17日的2900元/吨,幅度达805点。而市场完成如此大幅的上涨只用了23个交易日,其间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回调行情。大量资金不断涌入豆粕市场,使豆粕市场成为整个豆市上涨的领涨力量,豆粕市场的资金市特点明显。从3月18日的盘中交易情况来看,豆粕市场的减仓十分明显,获利平仓盘口大量涌现,很快将整个豆粕市场推向跌板,做多的力量完全消失。从目前豆粕市场的持仓水平来看,多头阵营的平仓盘将成为推动市场下跌的主要力量。这预示着豆粕市场还有进一步的下跌空间。豆粕市场上空头阵营已经完全控制了市场的主动权。
  五、技术分析
  如下图所示,M0505合约在向上突破2600一线之后,目前已进入2600~2950这一前期振荡区间。从其前期的交易情况来看,这一区间豆粕市场波动幅度较大,而且较剧烈,投资者应注意控制风险。从技术指标上看,各项中长期摆动指标均已进入超买区间,市场的调整需求十分明显,目标在2600一线。
   
  
  综上所述,大豆、豆粕市场在连续大幅上涨之后,支撑期价走强的因素已经被逐渐弱化,3月18日大豆市场的剧烈下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建议投资者及时调整操作思路,以规避期价大涨后市场宽幅振荡的风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