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3月份的农产品供需报告预测,全球大豆2004/2005年度的总产量为2.24亿吨,比去年增加了3533万吨,高于全球当年的使用量2.05亿吨;全球大豆年终库存为5598万吨,年终库存与消费量的比值为21%,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按照巴西国内目前最低的产量预估计算,全球的大豆产量依然达到2.17亿吨,仍然超过当年的消耗量,年终库存(4898万吨)以及库存消费量比(18%)还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所以说,大豆的本轮上涨并不是转势,而是熊市当中的大级别反弹。
豆粕需求即将出现,大豆供应相对迟缓
每年的4月份,国内饲养业开始补栏,豆粕的需求逐步恢复,而此时的大豆供应仍然紧张。据估计,2005年前三个月的大豆进口只有500万吨,3月底的库存将下降到130万吨的水平。对国内的豆粕市场来说,季节性的短缺会一直延续到南美大豆真正大量上市时。
中国需求支撑全球大豆价格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目前美国2004/2005年度的大豆出口检验数量为2578.2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6%,其中中国进口了1079.91万吨,占美国出口总量的43.6%,超过去年同期的810.24万吨。中国今年进口美豆的时间较往年延长,对CBOT大豆价格有支撑作用。
季节性炒作题材还会出现
除了巴西的干旱,亚洲锈菌病也许会在后期旧话重提。在南美大豆完全收割之前,天气以及灾害话题还会继续主导大豆市场。
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汇率的影响不是线性的,美元的走软会抬高大豆价格的底部,但不会成为大豆价格上涨的持续动力。对天气的炒作则是季节性的,在南美大豆收割之前,也就是4月份之前,大豆价格将会继续上涨。但到了南美大豆大批量上市的4月份,国际大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发挥作用,反弹行情将会结束。但4月份能否会成为行情的拐点,还要看进口大豆的数量以及美国和中国的大豆播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