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当前市况下的豆类操作策略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3-09  
节后三周豆粕和大豆暴涨过后,市场上满地都是被打碎的专家的眼镜,本轮行情中被伤得最深的是撑握大量基本面产消和库存数据并以此作投资依据的投资者。在1月合约巨量交割之后,大豆505合约“一股独大”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大豆价格会上涨。而在节后第一个星期大豆出现暴涨时,也几乎没人相信大豆价格会反转。
  美盘基金持仓对国内投资者的误导相当大,节前基金的巨量持仓是国内投资者做空的重要依据。当美盘的上涨从供求关系上无法获得解释的时候,“基金巨量空单平仓”就成了最另人信服的理由。然而最初关于基金平仓的解释是以“基金向远月移仓”的面目出现的,很多人不相信基金会做错方向,他们依然坚信当基金完成空单向远月移仓后价格会重归跌势。但随着价格越涨越高,基金移仓显然不具备这么大的上升能量,事实并不是基金空头在移仓而是基金由空翻多了。先前坚信基金不会看错行情的空头终于相信基金年前做错了方向,但遗憾的是他们认为基金这次翻多也是错的,相信后市价格还会再归跌势。如果看一下基本面,目前和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两样,所谓的利多听起来也没有任何新意,“南美干旱、大豆锈病、美元贬值”与年前所谈论的话题无二,根本无法令人相信这些因素能够具备如此大的能量去推动价格产生井喷式的上涨。
  事实上,我们对于趋势已经反转是有充足的证据的。实际上国内大豆和豆粕价格已经上了一个价值区间的台阶。从2000年至2002年国内豆粕期货价格一直运行在1400-2100元的区间里,当时2100元是价格的顶部,而本次回调国内豆粕期货价格在2100元止损回升,2100元已经是价格的底线,说明豆粕期价已经有效翻上了一个新的区间。不但大豆和豆粕如此,小麦、棉花、天胶都是如此,这又说明整个国内商品价格已经翻上了一个新的区间。
  通常在价格牛熊转折的第一波行情中,无论它是以突变式的V形反转形式出现还是以渐变式的复杂形态出现都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捕捉到的,因为此时市场基本面仍然被熊市的利空气氛所笼罩,此时是找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利多因素的。而随着行情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醒悟大势已经反转,在第一次大幅上涨之后,市场开始进入调整,基本面也会呈现出利多与利空交织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为人知的利多因素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多头人气凝聚,第二次大幅上涨也就来临了。与第一次上涨不同的是,在第二次大幅上涨中多数人会赚钱,这不需要很高明的技术。
  而从豆类价格的走势来看,近两日已经步入了第一次大幅上涨之后的调整阶段。节后三周的单边上涨气势如虹,尤其是5月豆粕,在单边上涨近500点以上后从3月4日以来连续三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在50万手之上,换手率每天都在500%以上,实为罕见。高位的巨量换手说明当价格出现连续巨幅拉升后面对巨大的获利平仓压力,市场下档承接力度相当惊人,三天的巨量成交已相当大程度上消化了获利盘沽出的压力,后市的回调空间被大大缩小,市场更有可能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出现强势横盘调整。另一个显示市场进入调整阶段的现象是本周豆类主力资金的操作思路出现了变化,即由前期全面快速推升逼迫空头就范的方式,转变为追逐价差的套利盈利模式。下图是9月大豆和9月豆粕价差图,从中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二者价差处于阶段性的谷底,目前开始向上抬升。多头处境相当有利,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主动权完全被多方掌握。
  根据豆粕的历史运行规律和节奏,这种横盘至少应在一个月以上。可以预期当价格第一次回探10日均线时价格将出现明显的向上回抽,从交易的角度上讲第一波上涨的高度和第一轮回调的幅度都是无法有效预测的。但在第一次回调后拐点出现时,在横盘整理的市况中这个低点将会是今后横盘调整中价格区间的下沿,而这个下沿的底限不会超过节后整个涨幅回落的1/3。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