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压境 历史是否重演——国内豆粕走势分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2-25
    春节过后,国内豆粕市场在众多利空因素的作用下,出乎市场预期,一反节前弱势走出了一个开门红。但总体来看,国内豆粕市场仍处于观望气氛中,供需双方对后市有不同的看法,饲料企业偏向看空或稳,因为需求总体不好。而油脂企业受美盘大豆、豆粕坚挺影响,看多的心理较强。笔者认为,国内豆粕市场地区差异仍然存在,但整体来说短期看涨,中远期看空。

    近期市场行情回顾

    春节前国内豆粕市场并没有因节前的备货而出现旺销,市场价格不涨反跌

    本来春节前是豆粕消费的高峰期,但是市场却出现了“旺季不旺”和价格下跌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节前大量畜禽出栏供应节日市场,节后补栏还没开始,各地饲料厂备料完毕,市场需求很少,饲料消费进入淡季,作为饲料蛋白主要来源的豆粕市场自然也比较低迷,并导致豆粕价格一直处于弱势中。另外,由于各油厂多处于盈亏边缘,压榨积极性受挫,停产者不断增多,国内豆粕供应数量大幅下降又使市场行情趋稳。

    春节期间国内豆粕市场整体稳定,春节后国内豆粕价格直线上扬

    春节期间外盘大豆、豆油及豆粕大幅反弹,给节后国内豆粕期货市场提供了上涨动能,连豆开盘便大幅上扬,价格呈现高开高走态势,在国内期货价格的影响下,加上春节期间大多油厂停产放假,油厂开机率不高,华东、华南及华北等部分市场豆粕供应略显紧张,引发国内各地豆粕市场近期出现一波反弹行情,从2月16日至18日的3天时间内,价格涨幅普遍达到了70-130元/吨,国内豆粕市场迎来开门红。截至2月24日,42.5%-43%蛋白豆粕现货价山东地区出厂报2450-2480元/吨、江苏南区报2530-2550元/吨、河北省报2480-2500元/吨、辽宁报价2400-2420元/吨。

    促进国内豆粕市场短期内可能继续小幅上涨的因素

    国内大豆主产区收购还未展开

    在我国农村,没出正月就算没有过完年,因此,春节期间(初一至初七),黑龙江省大豆收购基本无报价、无成交,各地以发存货为主,各油厂全部停工。初八上班后,黑龙江大豆市场基本仍处于有价无市状态,成交非常少,价格基本维持在2400-2500元/吨之间,大部分油厂还在停产。

    CBOT大豆期价强劲反弹带动国内市场

    春节期间,CBOT大豆期价一改前期的低迷不振,走出强劲反弹行情。2月4日3月合约跌破500美分整数关口,触及498.5美分的低点,这是CBOT大豆当月合约期价两年半以来首次收在500美分之下。此后,受基金空头技术性回补以及南美天气不利等因素影响,提振大豆期价持续走高,3月大豆合约在2月17日创下一个半月以来的新高553美分。受此利好因素带动,国内豆粕价格节后急剧攀升,大改节前疲软态势。

    库存有限,饲料企业询价活跃

    由于节前市场普遍对节后行情持悲观心理,饲料企业节前采购谨慎,基本是随行就市,备货量不多。目前,饲料企业准备开工生产,对豆粕有补库需求,而且,近几日价格变化幅度很大,导致饲料企业纷纷开始询价,市场显得比较活跃,但实际成交情况总体一般,各地差异较为明显,华东及南方地区现货供应偏紧,成交情况略好于北方地区。

    春运结束前,运输状况难以好转

    由于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的低温阴冷天气至今已持续两月余,为过去5年以来最差的冬季气候,关内及南方地区雨雪数量较大,局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加之春运工作占用了大部分运力,各地区豆粕运销工作受到普遍影响,在春运结束前,运输状况难以好转。

    促使国内豆粕价格中远期回落的因素

    豆粕将面临季节性消费淡季

    由于春节之前,大量牲畜和禽类出栏供应节日市场,导致节日过后国内饲料养殖业将步入淡季,豆粕的市场需求也会相应减少。从家禽家畜的生产周期分析来看,3月底前才进入补栏时期,春节后的1个半月,豆粕市场需求量会相对缩减30%左右。再加上春节后停产的豆粕生产厂家陆续开工,3月初到3月下旬这一时期豆粕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矛盾将会十分突出。

    禽流感已对节后补栏造成影响

    针对越南、泰国等国频繁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国家质检总局启动紧急预案,严防禽流感入境,到目前并没有蔓延到国内。但由于去年的禽流感疫情对国内养殖行业也造成了严重打击,节后养殖户心存疑虑,补栏工作多以观望为主,禽流感的阴影始终笼罩养殖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豆粕的需求。

    饲料企业对目前豆粕上涨并不认同,仍需要关注饲料企业采购的力度和持续性

    面对目前豆粕价格大幅上涨,饲料业认为南美大豆近期将大量上市的压力和全球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存在,当前粕价走势不尽合理,因此饲料厂商放慢甚至停止豆粕采购步伐。另外,饲料商可能仍会坚持去年下半年以来随需随采的策略,不会贸然被价格的剧烈波动左右,也不会突发性增加库存水平。即使在3月底前因补栏而相应增大采购量,幅度也有限。反映在现货价格上,表现为粕价在一定区间振荡运行。

    春运结束后,运输由客运向货运倾斜,市场有效供给能力增强

    东北由于运力不畅,积压了一部分的豆粕库存,使得市场供求上短期不平衡。但随着春运的结束,天气情况好转,铁路运力缓解,这部分豆粕进入市场必将对价格带来一定的冲击。

    后期大豆供给充足,我国油厂将转向廉价的南美大豆

    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为185.6万吨,2月份到港量预计为100万-120万吨,3月份到港量预计为150万-170万吨,第一季度进口大豆的到港总量预计达到436万-476万吨。且3、4月份进口大豆将以廉价的南美豆为主,进口成本低于当前的进口成本。远期来看,这将直接打压国内大豆和豆粕行情。短期内,由于过节,各贸易商停止交易,油厂也多数停工,豆粕生产量仍比较低,这使得短期内国内豆粕市场面临的压力不会太大。

    春播前,豆农将加大出售力度

    节前,国产大豆主产区农民在经过长期对峙和对国内大豆市场的现状有所了解后,惜售心理已开始减弱,并接受了目前的大豆价格。在春播前,由于孩子上学和购买农资,豆农对现金的需求增大,主产区农民会加大出售大豆的力度。加之前期大豆收购进度远低于往年,近五成的大豆仍保存在豆农手中,因此后期国产大豆的供应量也将相对增加,这对豆价和粕价都将形成打压。

    从国际和国内市场来看,豆粕供求状况整体仍是供过于求

    国内方面,有关机构预计我国2004/2005年度豆粕产量将达到2387万吨,明显高于上年度的1987万吨,期初库存为63万吨,进口量预计为5万吨,供给总量预计为2455万吨。预计我国2004/2005年度饲用豆粕消费量为2150万吨,其他领域消费量为80万吨,该年度豆粕出口量预计为150万吨,该年度豆粕消费总量预计为2380万吨。因此,整体来看,国内本年度豆粕供给将出现过剩。国际方面,《油世界》预计全球2004/2005年度豆粕产量为1.4217亿吨,高于消费量1.4085亿吨。《油世界》预计庞大的供应和迟滞的需求将从3月开始打压豆粕价格。

    后市预测

    由于节前大量畜禽出栏供应市场,节后补栏还未开始,饲料消费进入淡季,虽然国内豆粕价格在近几日持续大幅上扬,但其供需状况并没有太大好转,市场借助外盘炒作的因素居多。从基本面来看,虽然巴西大豆产量可能小幅低于先前预期,但全球大豆库存和需求比例仍是20年来的最高水平,大盘后期依然面临压力,因此,预计国内豆粕行情将跟随外盘走势,短期内可能还会有上行空间,但中长期上涨动力不足,3月下旬前会有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