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美天气因素是关键
目前,南美大豆正处于开花结荚时期,需求大量水分保证灌浆。最近2周,南美大豆产区干旱少雨,降水不足会直接导致豆荚瘪小、单产下降,大豆品质也将大打折扣。据了解,巴西西部,中南部和南西部各州的形势令人担忧。而巴西第二大主产州巴拉那州缺少降雨,原来预计可能收获1600万吨大豆,现在预期的产量已经下调至1290万吨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各个机构最新报告都调低了南美大豆产量预测,这说明干旱对南美大豆产量的影响在市场上已经开始显现。
面对天气变化,市场大豆价格通常会出现放大效应。上一年度,南美大豆因干旱减产,大豆价格受到追捧。现阶段又到了今年大豆市场炒作天气的时间,不排除人为炒作天气的可能。而一旦天气出现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变化,市场就会迅速做出反应甚是过激的反应。俗话说,天有不测风雨。现在南美大豆产区以干旱为主,一旦出现持续性降雨,旱情解除,大豆价格也会应声而落。笔者认为,未来一周时间的降雨情况对市场而言比较关键,如果旱情不能缓解,那么大豆减产的可能性将加大。反之,未来的产量还可能恢复至前期预测水平。
二、基金减持空单是大豆反弹的重要动力
除了基本面的变化以外,市场行为本身也是影响CBOT大豆期价的因素,美豆2月上旬以来的反弹动力主要是基金减仓。从去年11月CBOT大豆见底500美分后,市场始终在底部振荡,期间期价曾一度达到540美分,但没有形成突破,这与基金持仓增减有直接关系。基金做空的理由是全球大豆丰产、供给远大于需求。但这种利空题材已经消化,新的利空题材没有出现,同时CBOT期价并未出现恐慌性大幅下跌行情,这给基金的出场造成了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基金主动减持空单也是操作上的一种策略。避免在情况不明时候,面对因持有大量的头寸而带来不确定风险。另外,由于CBOT3月大豆即将进入交割期,基金向远月移仓急于将手头上的近期月份空头头寸平仓出场,如此集中性的大量空头头寸的调整平仓行为是导致近月期价大涨的原因。
从CFTC公布的CBOT大豆期货持仓报告中可以发现,基金净空头寸从2004年11月23日的最低值27457张逐步增加,在2005年2月8日达到78161万张的峰值,是2004年7月基金翻空以来的最大值。基金持仓量相对饱和,净头寸占整个总持仓量的30%,抛空能量已近极限。截至到2月15日,基金净空头寸为49556张。从基金持仓和CBOT大豆价格关系看,半年以来,基金净空头寸变动范围在3万-7万张之间,期价在500-540美分振荡,没有方向。现阶段来说,7万张水平是“瓶颈”;3万张以下是底线,在此范围内基金仍能够控制市场的变化。如果未来趋势明朗,基金才会卷土重来,这也符合基金一贯的操作特点。
三、对新年度美国大豆种植情况的担忧
上述两点分析了近来CBOT大豆期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美国大豆新年度种植计划也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据有关机构调查,2005年美国玉米将供应充足,因为种植户将削减大豆播种面积,相应提高玉米面积。由于面临大豆锈病和其他作物问题,美国中西部种植区的农户可能更愿意在春季播种玉米。亚洲大豆锈病会导致今年玉米面积提高,而且种大豆的话,还要面对蚜虫病、根腐病和霉菌等问题。
美国农业部计划在3月31日发布第一份对今年播种面积的预估报告,这份报告基于对农户的调查,现在市场一般的观点是,玉米播种面积将会提高1.25—3.75个百分点,总面积略高于8200万英亩,而大豆播种面积则出现降低。在美国种植玉米的收益高于大豆,亚洲锈菌病对新年度大豆影响的不确定性又左右了农民的种植意向,这也影响了未来的大豆价格。
通过以上几方面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CBOT大豆走势的成因,天气因素是关键。同时,美盘大豆的上涨没有改变去年11月以来的振荡趋势,全球大豆供大于求形势没有实质性变化,短期来看,反弹还将在技术面依托下得以延续到本月底或下月初。
国内大豆市场节后跟随美盘补涨,市场交投并不活跃,主力合约持仓不断下降,没有新资金进场推动,期价在2600元之上整固。春节以后,国内大豆的需求情况没有恢复迹象,养殖企业节前大量出栏,饲料加工企业看淡当前价格不急于备货。在国内基本面没有改变情况下,连豆仍将跟随外盘变动,价格将回到2600元大箱体中轴以上,考虑到短期市场气氛和技术面利多情况,未来还有上涨空间,但总体箱体振荡局面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