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考验下方承接力度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2-01  
    基于整体利空的大豆市场前景以及投资者控制风险的交易心态,春节长假以前大豆市场可能还将见到更多的避险平仓盘涌现。目前,人们已经了然于胸的大豆基本面状况迟迟得不到现货方面的有力回应,市场正在积极探寻释放能量的有利途径。而未来价格发现的要求注定了对于大豆供应过剩的预期将令期货市场提前作出反映,尽管短期内现货市场的流通进程仍没有太多起色。

    大豆市场内强外弱的特征前段时期体现得较为明显,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国内大豆供应上存在隐忧。大豆卖方的惜售、新豆外运困难以及进口大豆成本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都成为支撑国内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因素并非是最终影响整体供求基本面的决定性因素。大豆最终需要出售变现,只是时间上早与晚的关系、方式上分散性与集中性购销的区别而已,中长期的供应压力终究会以某种方式得以释放。相对而言,国内大豆需求方面的问题则显得更为关键。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进口同比下降2.4%。由于受到油脂消费增速进入滞缓阶段的拖累,后期国内大豆需求不振的态势已经逐步显现。

    国际方面,CBOT大豆期价上档抛压沉重,市场已被浓厚的利空氛围所笼罩。

    第一,南美新豆大规模上市日益临近。绝大部分南美豆田目前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虽然不时有亚洲锈病报告,但在新豆播种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农药和从去年减产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对锈病的控制整体是有效的,至少迄今为止是这样。大规模南美大豆收获工作将于1月底开始,2-3月份为收获高峰期,若未来天气条件保持良好,预计新豆单产将维持在3.12吨/公顷的高产水平。

    第二,中国春节期间大多数油厂要停工放假,势必导致相关美国大豆出口减少,并且已在USDA最新一周出口销售报告中有所反映。截至1月20日一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51.39万吨,较前一周及前四周平均水平下降了40%,处于市场预测区间的底限。与此同时,先前表现坚挺的美国大豆现货基差报价亦有走弱的迹象,因为只有更为低廉的价格才能吸引更多的有效需求。

    第三,亚洲禽流感再度打击大豆市场人气。冬季是禽流感易发期,最近越南官方又证实了3周内的第7例禽流感死亡病例。亚洲国家频频拉响的禽流感警报对于豆粕饲料需求而言无异是雪上加霜,更使其上游大豆价格持续承压。

    技术上看,CBOT大豆主力3月合约当前处于明显的下降通道内,预计通道的下轨以及前期低点都将为期价提供有效支撑。连豆A0505则将继续跟随CBOT大豆走势,特别应关注相关品种豆粕主力合约创出新低后对市场整体价格重心向下的牵引作用。

    综上所述,大豆市场总体利空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短期内的利多因素却极为匮乏,若后期市场依然无法找到新的利多题材,则大豆期价将会延续当前振荡下探的走势。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短期内的下探走势可能更应被理解为一种测试下方支撑力度的性质,而下跌行情的全面展开仍旧取决于大豆现货购销能否持续有效放量。建议投资者节前调整好持仓结构,适当规避长假期间所隐含的市场风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