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内大豆价格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首先是国内外大豆供给充足,最突出的表现在国内外大豆普遍丰产。一方面,2004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达1.47亿亩以上,比上年增加5%,产量将达1805万吨,同比增加260万吨左右,创历史新高;二方面,美国农业部最新出台的月度报告显示,美国2004/05年度大豆产量将达到8574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三方面,预计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分别达6450万吨和3900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22.6%和14.7%,整个南美大豆产量也将突破历史水平;四方面,由于国内外大豆都大幅增产,而当前又正是国产大豆和美国大豆供应时期,市场供给能力非常旺盛,这是最大的利空因素;五方面,国内大豆库存呈增加趋势,而国际市场大豆供应量增加,贸易量减少,预计期末库存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其次是大豆需求明显减弱,最突出的表现在中国大豆需求的下降。一方面,当前我国大豆消化能力达到6000万吨以上,而近两年来实际消费大豆仅在3800万吨左右,国产大豆1800万吨,尚差2000万吨,2003年我国进口大豆2400多万吨,而2004年1至11月份大豆进口总量为1803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5.9%,预计全年进口大豆约2000多万吨,与2004年相比减幅不大,进口加上国内存量和新增供给部分,供给仍然平衡,预计2005年大豆进口将继续保持在2000万吨左右;二方面,2004年的国内需求受到禽流感的严重影响,豆粕消费量大幅下降,加上2004年前期进口大豆的高价格、高成本,使国内加工压榨厂商亏损严重,加工压榨量也大幅下降,国内大豆需求明显减少,预计国内大豆实际需求减少500万吨左右;三方面,国内大量进口豆油,也影响了国内大豆的加工压榨需求,且豆油和豆粕价格严重下跌,也制约了国内大豆的加工需求;四方面,国内大豆加工压榨能力大幅提高,目前的加工压榨能力已达到5000万吨以上,而实际加工压榨需求量仅3000万吨左右,尚有2000万吨的潜在的需求,如果受大豆产品需求出现较强的增长和价格出现较大的增幅,则有可能刺激大豆需求,促使潜力得到较大发挥;五方面是受中国大豆需求下降的影响,国际市场大豆需求有所下降,而国际市场豆油、豆粕产出量和供给量大于消费量和需求量。
再次是进口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市场因素。国内进口大豆不仅受到出口国的影响,国际运输业的制约,同时还受到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控和加工压榨厂商垄断因素和购销行为等影响,因此进口大豆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在近几年的进口中均对大豆价格的涨跌构成较大影响,虽然后市在国内外大豆供给均增强、国内进口趋于理性的情况下,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降低,但不时仍有发生的可能;另外由于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均处于近年来的最低位,国内和美国豆农均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大豆价格存在反弹回升的要求。
总之,在上述因素中,供给因素已基本确定后市大豆价格仍将继续维持相对弱势运行;国内大豆需求特别是豆粕、豆油的需求刺激因素能否有效放大,是决定大豆价格涨跌的关键因素;而进口的不确定性因素将影响大豆价格的波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