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中国农业数据汇总(第一期)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1-19  
    一、供求变化情况及预测

      (一)2004/05供求的变化情况及预测

    2004/2005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3755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805万吨,进口大豆供应量为1950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达到273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较上年度增长280万吨,其中包含750万吨国产大豆及1980万吨进口大豆。

    2004/2005年度,我国豆粕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2187万吨,其中豆粕产量预计达到2182万吨,饲用豆粕消费量预计达到1950万吨,较上年度1800万吨提高150万吨,出口量预计达到80万吨,年度总需求量预计为2098万吨,较上年度1928万吨增长170万吨。

    2004/2005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686万吨,其中豆油产量预计达到486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达到200万吨,较上年度下降72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预计达到68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预计达到70万吨,年度总消费量预计达到750万吨。

    2004/2005年度,我国玉米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1.325亿吨,其中玉米产量预计达到1.32亿吨,玉米进口量预计达到50万吨,较上年度提高30万吨。该年度玉米食用消费预计达到720万吨,饲料消费预计达到8760万吨,工业消费预计达到1750万吨,较上年度提高250万吨,出口预计达到450万吨,年度总消费量预计达到1.27亿吨。

    (来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

    (二)0501月度供求变化情况及预测

    本月将2004/05年度(10月/9月)中国大豆进口预测值调高50万吨,达到2200万吨,高于上年的1693万吨。这主要是基于10月份迄今我国采购以及装运进口大豆的数量高于预期,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此外,本月也将大豆压榨量调高50万吨,达到2825万吨。这是基于大豆供应量提高。

    本月将2004/05年度我国豆粕产量调高40万吨到2240万吨,用量也调高40万吨到2165万吨,这是基于大豆压榨量调高。

    本月将中国豆油产量调高9万吨,达到503.5万吨,用量也调高9万吨,达到752万吨,这是基于大豆压榨量调高。

    本月将中国2004/05年度(10月/9月)玉米出口目标上调50万吨至450万吨,但是依然低于上年度的755万吨。调高出口的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可能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的政策,以鼓励出口。本月维持中国玉米产量、国内消费量预测值不变。

    (来自:北京德润林)

    二、价格变化情况及预测

    (一) 大豆市场:农民惜售,市场价格保持平稳

    进入12月份以后,国内市场大豆价格继续呈现平稳态势。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国产油用大豆进厂价格保持在1.28-1.30元/斤(标准品水杂含量14%,含油率16-17%),东部佳木斯油用大豆进厂价格保持在1.25-1.26元/斤。农户惜售心理强烈以及关内大豆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性低迷是导致国产大豆价格平稳的主要原因。另外,港口地区进口大豆分销价格保持稳定也是支撑国产大豆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山东港口,12月份进口大豆分销价格基本维持在2800-2850元/吨之间,上述价格10-12月份间均未出现太大变化。

    (二) 豆粕市场: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小幅回落

    由于11月和12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分别达到251万吨和200万吨的较高水平,因此我国大豆供给总量较为充裕,豆粕产量出现明显增长,从而导致豆粕市场价格在12月间呈现小幅下跌态势。在京津地区,12月末42%蛋白豆粕出厂价格下跌至236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40-50元/吨;在江苏张家港地区,12月末42%蛋白豆粕出厂价格下跌至2380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30-40元/吨;在广东地区,豆粕价格跌幅也达到50元/吨。

    (三)食用油市场:进口减少,市场价格小幅上涨

    在豆粕价格出现下跌的同时,国内食用油价格呈现小幅反弹态势。12月末,国标四级豆油价格上扬至5980-60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20元/吨;国标一级豆油价格上扬至6200-6250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150元/吨。伴随着豆油价格的上涨,国内菜籽油价格也呈现稳步走高态势,12月末菜籽油市场价格均较上月水平提高80-100元/吨。我国12月份食用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自10月份新食用油质量标准颁布以后,进口毛豆油到港数量明显减少,加之精炼油厂为元旦和春节销售旺季备货而增加了采购,使得国内食用油供应在12月份略显偏紧。二是大豆加工厂在豆粕价格下跌的过程中,从维持加工利润角度考虑均对豆油采取限量销售策略,从而推动油价进一步上涨。

    (四) 玉米:价格相对平稳,春节后下跌压力较大

    2004年12月份期间,国内产区玉米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在11月份的水平。在东北地区,当地陈玉米市场售价变化不大,但新产玉米的价格在进入12月份下旬后开始呈现出小幅上涨态势,截止到12月31日,吉林中部地区的中等玉米出库价格维持在每吨1,040元,东北当地粮食部门开始少量入市收购是拉动价格的重要原因。港口地区玉米价格稳中上涨,大连港口玉米平仓价格从1050元上涨到了1080元,原因在于随着双节到来,玉米需求有所改善,而且近期我国对韩国签售近100万吨玉米,也对港口玉米价格构成提振。同时,农户在粮食部门开始收购后,其看涨预期和惜售心态也相应增强。但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现象是,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时间较常年推迟了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在当地收购期延后、产量增长的情况下,节前的收购高峰可能会延至春节后才出现。如果春节后农户的集中售粮时当地气温出现快速回升,则新产玉米霉变变质的数量会增加,这不但会影响期间国内玉米的供应数量、价格水平、企业经营效益,也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