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国际大豆市场期货价格继续在11月份形成的三角形内维持振荡,并且振荡的幅度越来越窄,开始面临突破,期价再度上冲尝试突破560美分/蒲式耳的平台压力,没有实现再度回到区域振荡中。中美两国大豆最终的数据已经完全体现出来,CBOT主要抄做的焦点向南美的生长期天气、亚洲大豆锈菌病等方面转换。中国方面本月大豆主产区没有出现明显的价格波动,相对比较稳定,国内关注的焦点是进口量和1月大豆的交割量。
CBOT1月合约从12月中旬的540美分上冲到560美分,受阻后振荡回落到三角形中,至1月上旬振荡下跌到530美分附近,获得支撑后在三角形内继续的振荡反弹,到1月中旬再度反弹到550美分附近,随后在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后,快速下跌,目前已经突破三角形振荡的下沿支撑,达到520美分附近。月度振荡幅度为30美分左右。CBOT3月合约成为新的关注焦点,它代表着新季大豆的价格变动方向,据盘后CFTC公布的持仓,截止1月11日基金持有CBOT大豆期货净空单51538张,较上月增加21000张。
1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月度供需报告中,根据最新报告,2004年美国大豆产量为创纪录的31.41亿蒲式耳,比上月预测的31.5亿蒲式耳下调了900万蒲式耳,这一数字也低于在本报告公布之前分析师平均预测的31.49亿蒲式耳的水平,但是和上年度的24.54亿蒲式耳相比,仍大幅增加了6.87亿蒲式耳。产量下调主要归因于单产下降,上个月预测的单产是42.6蒲式耳/英亩,本月下调0.1蒲式耳,至42.5蒲式耳/英亩,此外,收获面积也略微向下调整了一些。在美国大豆的供需平衡中,美国农业部将本年度的大豆压榨量上调了1500万蒲式耳,原因是豆粕和豆油的出口增加,其中豆粕出口从540万短吨调高到570万短吨,豆油出口从12亿磅调高到13亿磅,但是大豆出口没变,预计仍为10.1亿蒲式耳。供应量减少,消费量却增加,使得美国大豆的结转库存从上月预测的4.6亿蒲式耳减少到了4.35亿蒲式耳,这一点出乎市场分析人士的预料,这些分析师对库存的平均预测是4.66亿蒲式耳。美国农业部对04/05年度美国大豆农场平均价的预测为4.75-5.45美元/蒲式耳,比上月的预测调高了15美分,豆油价格预计为21.5-23.5美分/磅,上月为21-24美分,豆粕价格预计为150-165美元/短吨,上月为145-170美元。从最新的报告看,除美国之外,其它国家的供需没有大的调整,特别是巴西和阿根廷的产量预测都还没动,仍分别为6450万吨和3900万吨,只是巴西的期初结转库存增加了61万吨,而其国内的压榨量却调减了49万吨,出口调高了3万吨,因此最终的期末库存比上月预测增加了100万吨,达到了2346万吨。主要进口市场中国、欧盟和日本的进口量均未作调整,仍分别为2200万吨、1586万吨和500万吨,只有墨西哥的进口量调减了10万吨,预计为440万吨。尽管美国的大豆产量减少也导致全球大豆产量下降,从上月预测的2.3102亿吨减少到2.3077亿吨,但由于巴西的期初库存增加,全球大豆的期末库存基本上没有变化,为6080万吨,上个月的预测为6057万吨,库存消费比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全球大豆供应充裕。
下两图为CBOT大豆3月日线图表和豆粕3月日线图表,通过对该图表的分析,可以明确的判断出美盘大豆和豆粕维持在长期的箱体振荡中,局部的三角形被向下突破,期价将要冲击箱体振荡的低位支撑,技术指标显示,均线系统保持振荡的排列, MACD表现也同样无方向感。技术上寻求突破的可能性比较小,需要基本面消息的明确配合。预计黄豆和豆粕寻求冲击关键箱体的支撑后,有继续维持振荡的可能。黄豆短期阻力位置在550美分,短期支撑位置在500美分。豆粕合约的短期阻力在165美分附近,支撑在150美分之间。


国内大豆、豆粕市场信息
进入12月下旬,黑龙江省各地大豆现货收购量同前期相比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农民对开始接受目前逐渐趋于平缓的市场收购价格,一些地区农民主动卖豆的积极性比前期有所增加,商品豆主产区绥化、海伦地区大豆价格下跌较为明显,这两个地区在往年是黑龙江省大豆收购的高价区,而收购价格已经略低于其它地区的收购价。九三油脂收购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农民手中所存大豆仍然很多,油厂压榨利润保本或微利,加之年底资金紧张,相对进行积极大量收购的的可能性很小。随着元旦的到来各地收购车辆持续减少,收购数量普遍不多,一些加工企业、粮商、时收时停,限量收购。进入2005年1月份以后,随着美盘的大幅下跌,国内豆粕价格,尤其是南方的豆粕价格跟着下跌,国内油厂压榨利润继续减少或者保本,东北压榨企业继续大量收购国产大豆的动力不足,通过对部分企业的了解,普遍存在对后期价格走向看跌的心态,企业收购的态度多为现用现收,保证短期生产的库存。黑龙江省各油脂企业现在的情况目前生产经营的目的是维持收获季节性的市场份额,保持一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益海粮油基本上已处于停收状态,九三油脂宝泉岭、哈尔滨市地区也暂时停止收购大豆,主要原因同样是前期收购已经储存了一定数量的库存,能够维持一定时间的生产,不想继续上调库存去承受后期可能存在的压力。进入1月中旬,黑龙江省大豆价格趋于稳定。农户及家庭农场中等大豆直接出手价格2400元/吨,较前期价格变化不大。大部分地区农户及家庭农场仍保持大豆出手意愿,强度较前期有所减弱;各地收购意愿仍普遍较低。加工企业"九三"油脂集团宝泉岭油脂厂及佳木斯汇丰油脂公司中等清选大豆收购价格2580元/吨,其他市县加工企业、粮商、中等清选油用大豆收购价格2500元/吨,商品大豆收购价格2580元/吨。近期外省大豆加工企业在地区内的收购网点基本停收,车站及其它收购站点的收购数量也普遍不多。 近日,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铁路沿线各站发往山东、辽宁、北京、上海等省外大豆车皮的数量每天在14-16个车皮,较前期发车数量有所减少。国产大豆大量入关运输即将结束,东北铁路运输吃紧又将成为国产大豆难以大量入关的瓶颈问题,后期北方各油厂豆源供应又将紧张,将可能产生对豆油行情的利多支持。而进口大豆到货向后推迟,近来有不少进口大豆都延期到港,而到港大豆又集中在一些经销商手中,国内大部分地区油厂开机率不高部分油厂已停,各油厂都有利用原料不足进行炒作的愿望,以推动豆油价格上涨,且受海运费影响,至今大豆进口成本仍居高不下,借此国内豆油价格也将得到相应支持。
12月中旬国内各地豆粕行情涨跌互现。辽宁豆粕价格为2 2 6 0-2 2 7 0元,较上旬下跌2 0-3 0元,进口大豆运抵,部分油厂恢复生产,豆粕供应压力增大,而需求持续保持低迷。 山东豆粕价格稳定在2 3 6 0-2 3 8 0元。受南方豆粕价格上涨的推动,饲料厂采购积极性有所提高,成交有所好转,但油厂出货愿望也较强,提价比较谨慎。龙口、青岛、日照港均有进口大豆到港,油厂开工将有所增加。张家港、连云港两家大型油厂进口大豆到港较少,目前均未满负荷生产。同时为了确保6万吨的豆粕期货交割和2万吨的豆粕出口,当地豆粕现货供应相对吃紧,从而推动华东地区豆粕价格上扬,前期饲料厂及经销商入市也比较积极。元旦过后,国内豆粕市场购销活动普遍较为清淡,饲料企业采购意愿不强,尽管部分中小饲料企业仍有一定的采购需求,但目前仍以观望为主。另外部分地区豆粕市场面临相对增加的供应压力,因此整体豆粕市场较元旦前呈现不同程度的走低。1月中旬,黑龙江省豆粕市场东部地区平均出厂价格2160元-2180元/吨,比较前期每吨价格下降20元-40元。"九三"油脂集团宝泉岭油脂厂、佳木斯汇丰公司、佳木斯吉庆油脂公司、集贤杨霖油脂公司、昌达油脂公司等一些加工企业生产持续进行,但加工数量有所降低,各企业豆粕库存数量持续增加。
进口方面,2004年12月份进口大豆到货总量达到了208万吨,12月中旬的到货实际上应该在71万吨。12月下旬,进口大豆到货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总共到了82万吨,2004年1到12月,我国进口大豆的到货总量为1991万吨,海关统计的进口量截止到11月,为1798万吨。从美豆的装运来看,截止到目前,美国已经对中国装运了645万吨大豆,2004年的海关统计会超过2000万吨,和2003年的进口量2074万吨相差不大。进入2005年1月,国内市场进口大豆到货量开始较去年底时有所减少,1月上旬总共到了7船大豆,计39万吨。从到货分布可以看到,上旬整个华东地区都没有大豆到港。这也是近期华东地区家油粕价格比较坚挺的原因。但是这种情况将很快得到缓解,中旬该地区就会有进口大豆运抵。
期货图表分析
下两图为连豆1月和5月合约日线图,图表显示1月合约期价在中期上行通道中稳步运行。而5月合约在低位三角形中振荡,在自04年9月份高点回落的50%和38.2%回调位置受阻,向下中期三角形的支撑逼近。A501合约逼仓已经成功。A505合约整体均线系统维持振荡排列,技术指标MACD也呈现振荡的走势,阶段性的反弹行情已经结束。预计阶段性期冲击前期低点的可能性非常大。
下两图为连粕1月和5月合约日线图,图表显示豆粕1月合约期价维持横盘振荡交割,而5月合约则运行在下降三角型中,同时在11月初形成的反弹行情的61.8%和50%位置的压力明显,期价再次回落冲击前期低位的支撑区域。技术指标中均线系统呈现振荡迹象。MACD也是维持振荡形态。5月合约的压力在2200一线。预计振荡探低行情,有尝试向下突破的可能。


综合分析预测
在2004年12月中旬到2005年1月中旬里,国内外大豆期价受到现货量大和市场收购价格低迷的状态的影响,整体的呈现低位振荡的趋势,但期间也曾经尝试性的上攻阶段性平台的压力,但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突破。从月度的最高点到月度的最低点振荡幅度维持在100点左右。同时1月合约进入交割月后,期价大幅度的上涨,逼仓态势非常的明确,期价在1月中旬已经达到3000元/吨的高价以上,大连商品交易所仓单的注册量缓慢增加到13万吨,东北大豆产区期货豆的收购进入高潮,现货商主动性交割情绪高涨。空头开始从1月合约大量退场。而5月合约成为多空双方投机交易关注的焦点,交易的重心已经完全的向5月合约转移。特别是在进入1月以后,连豆期价受美盘快速下跌,在2550一线获得支撑后,迅速的上冲2640未果,加之东北大豆市场价格低迷,部分大型压榨企业主动下调收购价格,沉寂多时的空头阵营在5月合约合约率先发动攻势,期价向三角形下沿关键支撑突破的行情产生。
在进入2005年1月后,国内基本面逐渐向利空状态转换,国内东北主产区新年度的大豆明显开始加快,农民的惜售心理出现松动,主要原因为,一是春节将要临近,农民开始主动出售兑换现金,准备过年。二各大媒体和网络对大豆后市看跌,和鼓励农民销售的信息,逐渐开始在农民的心理上产生作用。三东北很多企业停止收购,局部地区农民卖粮难的现象出现,加重了农民的恐惧心理。所以东北大豆主产区的现货价格出现缓慢小幅下跌的迹象。
而国际市场中,对于影响CBOT期价的因素分析,美国2004年度的各种数据已经明确,相对变化对期价的影响已经逐渐的减弱,全世界的大豆丰收决定了基本面的长期利空压力,但短期的利多题材也明显存在。近期投资者关心的焦点集中在南美的干旱和亚洲锈病两个方面。当前,南美大豆主产区的作物生长条件总体上仍较为理想,但是巴西南部进入2月份的结荚期,降雨量能否解除干旱成为关键,如果干旱长期存在,将会对本年度大豆的产量产生影响,目前短期内干旱没有解除的迹象。亚洲锈病也是值得参考的因素,巴西目前有128个地区发生,阿根廷最近阶段北部各州也同样发现,美国有超过10个以上的州发生亚洲锈病。这对未来南美的产量、美国新一年度大豆播种成本和面积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将是近期支撑美盘期价的主要因素。同时美国2004年度的大丰收和农民惜售,造成美国大豆大量积压,如果在南美大豆上市后,这样的情况继续延续,将对美国大豆产业造成伤害。在这个月中,美国指数基金全面进入农产品市场承接,但效果不明显,长期的基本面压力仍旧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认为,12月-1月份基本面形式呈现中型偏空,期价不具备大幅度上涨的条件,而短期的支撑就是上年度年度9月末和11月初形成双底平台区域,预计行情将有向这个区域挺进的可能,并将中期振荡格局扩大化。
技术图表显示,主力合约A505期价期价上冲自04年9月份高点回落的38.2%回调位置受阻,向下突破短期三角形支撑,向中期三角形的支撑逼近,整体均线系统仍旧是振荡格局。技术指标MACD无方向感,表现期价有向下突破的意图。预计期价将寻求对2550一线支撑,2600一线将变为压力。
操作上建议空单在快速探低应该离场,反弹无力在适量的补回,目前位置长空不宜。密切关注美盘基金持仓的变化。
电话:0451-895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