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中粮分析:对黄大豆2号合约的几点认识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2-16  
    市场期盼已久的黄大豆2号合约将于12月22日在大连交易所上市,2号合约上市将会对黄大豆1号合约以及国内大豆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黄大豆2号合约是集国产豆与进口豆、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于一身的一个大豆合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球大豆均可以在大商所进行交易。

    

    根据合约规定,2号豆合约以含油率为核心定等指标,只要粗脂肪含量(干基)介于17-21%之间均符合交割标准,我们通常所说的含油率比如国产大豆16%左右、进口大豆19%左右是以湿基来衡量的,干基是扣除掉水份以后的比例,大豆中的含水比例一般在13%左右,所以干基粗脂肪含量17%相当于湿基的含油率为14.8%左右,而干基粗脂肪含量21%相当于湿基的含油率为18.3%左右,因此大多数的国产豆粗脂肪含量(干基)都能达到17%,而大多数进口大豆粗脂肪含量(干基)都超过21%。

    

    此外,2号合约规定标准品的杂质小于等于2%,不完善粒小于等于20%,根据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大致推算出符合2号合约的大豆纯粮率在88%左右,这一标准相当于国标四等大豆,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国标四等的大豆就可以交到2号合约上来,这比1号合约的标准品降低了一个等级,四等大豆交到1号合约上需贴水30元/吨。

    

    从上述两个主要指标来看,90%的国产大豆可以在2号合约上进行交割,而且无须经过筛选就可以直接注册成仓单,节省了交割成本,降低了费用,而大部分的进口大豆属于替代品范畴,在交割的时候每吨升水80元。

    

    目前大商所还没有公布2号合约的挂牌价,1号和2号之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差关系很难判断,从两个合约的交割标准品来看,1号合约是三等豆,2号合约是四等豆,质量标准低了一个等级,1号的价格应该高于2号,而且1号豆的价格中含有包装费,而2号豆的价格中不含包装费,1号的价格高是理所当然的。但是,2号合约涵盖了进口大豆,通常进口豆的价格高出国产豆100-120元/吨,这个价差一方面来自进口豆出油率高,加工成制品后的增加值比国产豆高,另一方面还来自其它质量上的优势,虽然大部分进口豆交割有80元/吨的升水,但升水的幅度小于目前的价差。所以这样看来,2号豆的价格又应该高于1号豆。此外,2号合约上市后,和CBOT的联动性要比1号强,价格可能会跟着CBOT大豆走。但是,这些都不是定论,1号和2号之间最终的价格关系如何演绎,还需由市场来说话。

    

    尽管大商所的目标是把1号豆定位在食品豆,2号豆定位在油用豆,但从目前的参与主体来看,我们是把1号豆作为油用大豆在交易,2号合约上市后, 1号的资金会有所分流,但作为一个新品种,在大家还没有完全熟悉这个合约的情况下,交易将会比较谨慎。合约的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价格低,油厂可能会入市购买,但是油厂需要注意,它所接的货很可能是四等国产大豆,而不是它所期望的进口大豆,因为,在低价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卖家会把进口豆卖到这个市场上来。如果价格高,那么油厂直接从1号合约上买三等豆就可以了,何必在2号合约上买四等豆呢?,毕竟,根据交割规则,油厂无法知道它能接到的是国产豆还是进口豆。从这一点来看,上市初期,2号合约的参与交易主体可能不会太多。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1号合约可能会逐渐向食用豆这一领域转移,参与的主体将逐渐减少,交易规模缩小,2号合约参与主体增加,交易规模将逐渐扩大,不过,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发展过程。

    

    至于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对价格的影响,我们认为暂时可以不予考虑,在1号豆仍然作为油用大豆交易的时候,考虑到中国的国情,非转基因的优越性很难体现出来,只有当1号合约成为真正的食品豆的时候,非转基因大豆才会有它的价格优势。

    

    对国内大豆市场来说,2号合约上市会产生以下影响:第一、压榨厂、进口商有了避险市场,大豆进口量有可能增加。第二、中小油厂可以通过交易所获得他们所需的原料,生存空间扩大。第三,不管是大的压榨厂,还是中小压榨厂,都可以利用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活动,有利于压榨行业的稳定发展,象今年这种“大豆地震”就可以被避免。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市场可能还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交割的问题,一是交割库设在大连,二是进口大豆出库运往辽宁辖区外还需运入地检验检疫局出具“进口大豆调入许可证”,这对于辽宁省以外的压榨厂来说,接进口大豆又多了一道手续,所以只有辽宁省内的压榨厂从期货市场接进口大豆比较方便,其它地方,特别是华东及南方地区的压榨厂就很麻烦了。从升水和价差这一点来看,进口豆和国产豆实际的价差要大于升水幅度,在一定市场条件下,对接货的人来说,从期货市场接进口豆很合算,那么谁来把进口豆卖到期货市场上来呢。诸多问题还得由市场给予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