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当前大豆市场应理性对待疫情影响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2-15  
     纵观年后国内大豆市场,在禽流感的利空打压下持续在底部振荡,再加上油厂加工利润微薄,收购力度有限,最终也导致农户开始逐步放弃持豆待涨的心理,同时为避免春耕时节农资价格上涨,提前变现做春耕准备,因此自进入3月份以来,国产豆上市数量开始增多,农民送粮积极性明显提高。据悉,目前佳木斯、集贤日收购量在500-600吨,可以充分供应油厂的正常生产。

     作为个体种植户,由于其资金以及经营方式的限制,在适当的时机变现避损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对于以大豆类产品作为盈利品种的企业和油厂来说,对禽流感的利空压力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从国内需求市场来看,疫情是否抑制了国内需求的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度我国大豆总的消费量在4191.8万吨,扣除出口、食用以及其他消耗,国内压榨总量预计为3150万吨左右,较上年提高21.54%,全年通过国内油厂压榨对市场供应豆粕数量为2555.72万吨,此外,豆粕进口量提高至20.2 万吨,出口量降至55.3 万吨,全年国内豆粕市场的总供应量为2520.62万吨,较2004年提高21.4%。全年豆粕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只是在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等国内外众多因素影响下,大豆原料成本降低(2005年我国大豆进口均价——按进口额除以进口量计算,为292.5美元/吨,与上年345美元/吨的均价相比,下降了15.2%),豆粕整体价位较2004年下移。而从我们在2005年接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来看,2005年无疑是近年来疫情爆发无论从规模还是受关注程度上来看,都较为严重的一次。此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在疫情肆虐的2005年冬季(2005年9月到2006年1月份),巴西以及阿根廷两国对我国的大豆出口就高达400万吨,几乎是去年同期出口量140万吨的三倍。由此可见,禽流感对于国内市场的打压作用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实际影响有限,当前市场购销清谈,我们更多的应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季节性消费淡季。

     从国际市场看疫情对全球大豆压榨量的打压力度

     从近期禽流感爆发的地点和区域来看,疫情多发生在欧非大陆,此外,南北美洲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疫情。而根据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的统计,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油籽加工行业,年加工量达到6230万吨,其中大豆为3390万吨。美国和阿根廷分别以3450万吨和3070万吨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巴西以2950万吨位列第四。而根据《油世界》的最新预测,2005/06年度我国和阿根廷大豆压榨量强劲增长,分别达到3390万吨和3070万吨,巴西压榨量也将保持稳步增长,美国农业部在2月报告中将大豆压榨量仅下调了1000万蒲式耳,至17.2亿蒲式耳。全球需求的增长,加上从2004/05年度开始,全球大豆供大于求的格局初步形成,这才是导致目前国际大豆价格持续在底部振荡,难以有效向上或向下有所突破。

     在疫情干扰下,豆市将继续振荡向下以消化各种压力

     首先从国内供应方面来讲。根据统计,目前黑龙江地区农户出售大豆的比例为50%~60%,按照2005年黑龙江产量680万吨以及70%作为油用压榨计算,目前黑龙江地区仍将有200万吨的油用大豆留存于农户和农场手中,和去年同期基本相当。而从长远来看,本年度由于玉米市场的火暴,今年大豆播种面积预计会继续下降,产量也会小幅下调。进口方面,美国农业部预测本年度我国进口大豆将达到2750万吨,从目前进口速度来讲,可能难以实现,但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不排除在后期需求改善的情况下国内油厂加大采购力度。其次,进入3月份后,南美大豆即将面临全面收获期的到来,巴西和阿根廷目前的天气继续对大豆作物后期生长保持有利。天气因素基本对今年最终产量的影响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丰产基本已经成为定局。从芝加哥大豆期价未来走势来看,初步预计美盘期价的回落初步空间应在550美分/蒲式耳左右,而上述目标实现的时间应该在3月初至3月中旬,这也是南美大豆集中上市的季节以及美国大豆逐步退出国际大豆销售市场的时间。

     由以上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市场依旧处在振荡向下消化丰产压力的阶段,疫情对需求的实际影响力度有限,随着天气转暖,养殖业旺季的到来,国内豆类市场将重新启动上涨行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