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行业人士忧心忡忡的指出,阿根廷大豆加工行业形势良好,而巴西却慢慢成为世界大豆原料供应国,这让人非常担忧。
据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称,由于国内基础设施薄弱,大豆压榨行业投资环境糟糕,使得跨国公司近几年逐渐把投资方向转到阿根廷,目前在阿根廷的投资已经多达九亿美元。
如果从产量来看,2004/0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6450万吨,比阿根廷3900万吨的产量高出65%。
但是两国的压榨产能的差异却没有这么巨大,2003年巴西大豆压榨产能只比阿根廷高出17%,而且到2006年时,两国的压榨能力将会相差无几。
德润林公司基于ABIOVE以及阿根廷当地机构的数据的计算结果显示,到2006年时,阿根廷大豆日榨产能将增长到13.3万吨,同期增幅达到35%。而巴西大豆压榨产能只是增长到13.48万吨,同期增幅仅为17%。
由于阿根廷的重点集中在大豆制成品出口上,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约95%,因此就出口价值来说,阿根廷将很快超过巴西。
☆运力限制
就大豆种植成本而言,巴西当之无愧是世界最低,但是由于巴西大豆种植区和压榨厂相距甚远,运送距离最多达到两千公里,这加大了大豆运输的成本。
相比之下,阿根廷约八成大豆的产区位于主要港口周边三百公里之内,出口商可以利用在港口附近的大型压榨企业加工大豆,因而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据ABIOVE估计,巴西在大豆上的运输成本要比阿根廷或美国高出两倍。
此外,压榨企业的规模效应方面也是阿根廷占据优势。目前巴西最大压榨厂的日榨能力为六千吨大豆,而路易达孚公司在圣塔非的工厂每天压榨一点二万吨大豆。
巴西行业人士表示,为了提高竞争力,巴西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注入大量资金,在大豆种植区和港口之间建立快捷通道。
由于巴西大豆产量在过去七年中增长两倍,新增产量集中在内地,而基础设施投资远远落后于产量增长,使得运力问题日益突出。今年这种情况只会恶化,因为本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比上年增长两成。
每年三月大豆收获高峰期间,总会见到数百辆装载大豆的卡车在通往帕拉纳瓜港口的高速路上排成超过五十英里的长龙。此外,公路坑坑洼洼,四月份一些公路上常常会见到卡车在路上熄火。
巴西最大的大豆压榨集团-卡拉穆鲁压榨厂的总裁恺撒·伯格斯称,现在只能祈祷今年不要出现什么问题。
一种解决方法是在亚马逊河地区建造新的出口走廊,这更接近中西部大豆产区。但是环境保护人士强烈反对这项计划。美国嘉吉公司今年初暂停对亚马逊河港口的投资。
根据政府的评估,如果建设完备的运输和仓储体系,每年的投资超过四十亿美元,政府已经承认无力承担如此高的费用。不过有一些私营企业和海外政府尤其是中国表示,他们愿意投资,填补一些缺口。三周前,中国官员表示中国可能向巴西投资五十到七十美元,用来改善公路、铁路和港口设施,确保大豆和金属的供应畅通。
但是有巴西分析师表示,中方的投资只是为了把大豆顺利装运到中国,而不会提高巴西大豆的出口价值。
☆各有千秋
巴西占有的优势之一是其港口水域非常深。阿根廷港口最深在三十二英尺,而帕拉纳瓜港口和桑托斯港口在四十英尺。因此货轮可以靠近帕拉纳瓜港口码头,多装运一点四万吨大豆。但是阿根廷在设法减少差距,甚至取消了20%的豆粕和豆油出口税。
不过分析师也表示,虽然阿根廷在装运大豆方面更为快速,但是土地资源显然不如巴西更为辽阔。
由于巴西的可耕种土地面积达到九千万公顷,因此即便国内加工业发展迟滞,但是巴西大豆产量还是注定会迅速增长。
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首席经济学家罗格里奥·庞顿称,目前阿根廷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压榨需求。如果国内大豆产量不能迅速增长,那么阿根廷只能从巴西、玻利维亚和巴拉圭进口大豆了。
ABIOVE的洛瓦特里也承认,阿根廷很可能从巴西进口大豆。但是阿根廷对大豆进口征收10%的关税,这依然是进口的主要障碍。
然而,不管巴西出口大豆,或者阿根廷出口豆粕和豆油,南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产区,今后几年中将在世界市场上取代美国而占据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