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海运费上涨支持豆价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2-06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随着中国及远东地区对焦煤、铁矿石以及谷物等国际原材料和农产品需求的持续旺盛,国际海运船舶供应逐渐紧张,海运费价格随之出现飙升。海运费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中国进口大豆的成本,对国内大豆的市场价格起到了支持作用。

    进入10月份以后,由于国际海运船舶不断吃紧,国际海运价格指数一再跳升,截止到上周四波罗的海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报收于6071点,这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了34.58%,与一周前相比上涨了5.75%。巴拿马型船舶美国海湾至日本港口基准航线的报价也已达到令人惊讶的75美元/吨,相比之10月上旬的报价仅为55美元/吨。受此影响,中国进口大豆的成本出现增加。这里试对从美国进口的大豆进行成本核算:12月2日CBOT1月大豆的收盘价为521美分/蒲式耳,FOB升水报价为60美分/蒲式耳,海运费75美元/吨(约合621元/吨),换算成到岸成本价格约为2389元/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以1:8.28计算),进一步换算成进口成本为2893元/吨(3%关税、13%增值税、保险、商检、佣金等费用53元/吨,卸船、短途运输、港杂等费用约合60元/吨),其中海事运费占到了总成本的21%。截止到上周末,哈尔滨地区新豆的收购价格约为2600元/吨,即便是把新豆运输到大连等沿海地区其成本也仅为2800元/吨左右,其价格依然低于进口大豆的价格近100元/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价格明显具有支持作用,其中高昂的海运费用起到了重要影响。

    海运费价格的上涨,尤其是上周海运费价格在一周内猛升了5%,令运东地区的买家,尤其是中国大豆进口商的采购兴趣下降。由于现阶段国内豆油及豆粕的需求依旧疲弱不振,高昂的大豆原料使得国内的压榨企业难以将成本转嫁给终端用户,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上周有消息说,中国有几十家大豆压榨商正试图利用船运费率上升带来的价差将已签约的大豆船货以更高的价格卖回原地;另有消息说,台湾大豆采购协会原计划招标采购6万吨大豆,船期在12月底或明年1月初,但该协会在上周三的招标过程中放弃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理由是海事运费价格太高了。市场预计,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国际海事运费仍将会继续上扬,中国及亚洲地区的大豆买家的购买热情也将会继续减退。

    海运费价格的上涨阻碍了美国大豆的出口进程,这里从USDA的销售周报中可见一斑。在截止到11月25日的一周中,美国大豆净销售仅为40.71万吨,这远低于市场预测的60万~80万吨区间,比前一周及四周平均水平分别下降了70%和53%,减幅之大为本年度以来之最,其中来自中国的采购量仅为8.29万吨,而前一周为101.38万吨。暴涨的海运费蚕食了美国大豆已经下跌的部分空间,削弱了美国大豆的低价优势,相对中国市场而言,暴涨的海运费却减轻了进口大豆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并使得中国的豆粕向远东地区出口逐步凸现优势,在这里高涨的海运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翘翘板的作用。

    从大豆市场的总体情况看,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众多,海运费仅是其中之一,如需进一步研判市场价格的走势仍需综合考虑。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