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进口量已占美国大豆全年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自95年中国开始进口美豆以来,增长速度惊人,99/00年度中国的进口量在美国大豆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增加到了16%,到02/03年度这一比例上升到了27%,03/04年度上升到了34%,也就是说,在美国出口的所有大豆中,三分之一的大豆销往了中国。04/05年度美国农业部预计仍有34%的出口大豆将运往中国,即美国对华出口量将达到940万吨。

二、本年度美国大豆出口进度落后于去年,但总体表现尚可
根据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截止11月18日,美国大豆的出口成交总量为1572万吨,比上年度同期的1874万吨减少了302万吨。在最近五个年度中,成交量排在第三位。从出口进度来看,本年度的出口成交完成了美国农业部出口目标的57%,落后于上年度同期的74%,但在最近五个年度中排在第二位,出口进度尚属正常。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各主要出口市场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本年度出口进度尚属正常完全是靠了中国这一个市场,其它市场的表现则欠佳。

三、本年度伊始中国进口需求强劲,支撑美豆市场半壁江山
本年度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异常旺盛。截止11月18日,中国采购的美国大豆达到了666万吨,总量低于03/04年度的709万吨,但在美国大豆出口总成交中所占的比重达到42%,为历年来最高。

从装运情况看,今年美豆的装运速度是最快的,截止11月18日,美国大豆的对外总装运量达到了894万吨,中国占了一半以上,计458万吨,前所未有。

截止到目前,美国的已成交待装运大豆只有679万吨,其中中国占208万吨,或者说是31%,表明近期内中国在美国大豆出口市场上仍将维持三分之一这个比例。

上述这些数据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管从美国大豆的总成交来看,还是从美国大豆的对外装运来看,还是从美国大豆的待装运量来看,本年度中国在美国的大豆出口市场上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30-40%的市场是由中国一家在支撑着。
四、中国的巨量进口难以长期保持
我们从下面的这张图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的采购情况,这是自01年9月开始统计的中国每周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占当周美国对外总成交的比重, 01/02年度中国每周的采购量在美国对外总成交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只有两周超过了50%,但采购季节较长,一直到年度末还时有采购行为。02/03年度中国的采购量在美国对外总成交中所占的比重上升,有不少周的比例在50%以上,但采购高峰有所缩短,为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03/04年度,采购高峰提前到了9月中下旬,结束的时间也提前,基本上只维持到12月份。当然,03/04年度有一定的特殊性,该年度由于美国大豆大幅减产,cbot大豆价格暴涨,中国进口商无法承受巨额亏损而提前中止了对美豆的采购。
本年度,中国的采购高峰进一步提前,可以说是一进入9月份就迎来了高峰,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采购高峰也会提前结束?以美国农业部预计的中国进口940万吨美国大豆来推算,中国还需购买274万吨,如果后期的采购速度仍维持在过去12周平均每周采购36万吨的水平上,那么最多还需要8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采购,也就是说最晚到1月中旬就可结束本年度的采购任务。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从现在开始到美豆销售高峰结束的时候美国大豆的出口销售情况。下表是过去四个年度中从当前(即11月中旬)开始到次年3月底美国大豆的出口销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03/04年度这个阶段中国的采购量明显下降,仅为114万吨,相应地美国的对外成交量也大幅减少,仅471万吨,为四个年度中最低,而02/03年度中国的采购量高达400万吨以上,美国的对外成交量也达到了近1100万吨。这表明,当中国的进口量在美国大豆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上升之后,只要中国的采购量减少,美国整体的出口也会下降。
那么,在中国采购了如此多的美豆之后,后期的需求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我们认为很有可能出现一个情况是后劲不足。这要从国内的市场情况来看:首先,近期的大量装船使得11、12月份进口豆到货量庞大,估计有将近500万吨大豆在这两个月运抵,供应远远超过需求;其次,压榨厂的利润空间在缩小,以目前的cbot价格及升贴水来测算,大豆的进口成本较前期增加了200-300元/吨,而豆粕和豆油的价格却保持疲软,压榨厂的利润将逐渐下降,甚至出现亏损,采购兴趣将会减弱;第三,明年1、2月份是豆粕消费的淡季,对进口大豆的需求也相应减少;最后,国内农民的惜售心理正在消退,预计创纪录的国产大豆上市量将开始增加,北方地区对进口豆的依赖也会减少,而且,由于今年农民惜售,本应在10、11月份消耗的大豆现在还在农民手中,最终将导致国产大豆的供应时间较往年延长,从而进一步推迟对进口豆的需求。由此,我们认为到明年一、二月份,美国大豆出口将失去中国的支撑而面临困境。
五、美国对其它市场的出口大幅下降
从过去四个年度美国大豆对主要市场的出口统计来看,除了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呈现逐年上升势头外,日本、墨西哥、台湾、韩国、印尼、西班牙、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进口量都出现了至少连续两年的下滑,这种趋势很可能在本年度继续维持下去。
根据截止到11月18日的统计,本年度美国大豆对中国以外的其它市场的出口也不如去年,我们在下表所列的诸多市场中,只有几个市场的进口量比去年增加,这些市场包括德国、埃及、土耳其、阿联酋、以色列和意大利等,而上年度在美豆出口量排名中居前七位的市场本年度的进口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些市场包括日本、墨西哥、台湾、韩国、印尼、西班牙等,其中墨西哥的进口量下降了66万吨,日本和台湾的进口量各下降了46万吨,韩国的进口量减少了24万吨,此外,泰国和比利时的进口量也各减少了20万吨上下,欧盟成员国中有的国家增加了进口,有的国家减少了进口,总的进口量还是低于上年度同期水平。
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上述这些国家今后的进口量,比如东南亚市场将受到禽流感的忧虑及海运费高涨的制约,墨西哥取消南美豆粕的进口关税可能会导致该国更多地进口南美豆粕等。
六、海运费大幅上涨将抑制美豆的出口
近期国际市场海运费高涨对美国大豆出口将是一个相当大的制约因素,从美湾至日本的基准航线运价已经上升至70美元/吨,正在向上一次的高点冲刺,而从美西至日本的基准航线运价已经超过上次的高点,达到了近50美元/吨,运费上涨将使得中国及其它进口国的大豆进口成本较前期大幅上涨,从而抑制了进口国的需求。
图:美湾及美西至日本基准航线运价走势


综上所述,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可能出现后劲不足、中国以外其它市场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呈现下降态势、以及全球海运费高涨将在近期内抑制进口国的采购兴趣等等因素使得美国大豆出口前景并不看好,然而,到明年1、2月份,随着美国农民销售步伐加快,南美为了给新豆腾库,陈豆会倾巢而出,南北美的大豆将出现同时大量上市的局面,到那个时候,大豆期价就只能一路下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