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黄大豆2号合约对1号合约的影响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2-02  
    一、利多

    可以说,目前作用于1号合约的诸多利空因素事实上更直接针对的是2号合约,比如进口大豆不能用来交割、美豆下跌、南美丰收等等,对1号合约只有间接影响。

    当然今年我国大豆也增产,这是直接作用于1号合约的利空因素。官方公布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为675万吨,民间机构调研结果为800万-900万吨,比上年增加100万-200万吨。全国产量按USDA11月报告数据预计在1750万吨,增产13%还多,这个数据与国内部分民间机构的预测也基本相当。

    但事实上是,1750万吨的产量仍远远无法满足国内3770万吨的需求,虽然可用进口大豆弥补缺口,但自国内实施豆油标识以来,国产豆压榨的非转基因豆油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和市场。从交割角度看,并非全部产量都能用于交割,除去农民自用和国家储备以及国有压榨企业比如九三油脂等提供的原料用豆,最后进入流通领域的大豆一般只有产量的70%-75%,这部分豆要交割还得看等级,三等以上并符合水份、杂质等要求的才可以交割,所以200万吨的增幅又要减少一半多,对期价的影响也就非常有限了。

    在2号合约设计之前,1号合约承担了所有相关大豆的利多利空因素,包括事实因素和心理因素。2号合约推出后,必将承担与其更为紧密的国际市场和进口大豆的压力,1号合约反而是一身轻松,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差也将得到更直观的体现。

    但不得不承认,2号合约的推出,虽然突出了1号合约小品种的特征,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1号合约逼仓的可能。作为与世界紧密接轨的2号合约,逼仓可能性几乎为零,且与1号合约相互影响,其相关性自然是强于1号合约和CBOT大豆的关系,1号合约难以背离2号合约走出独立行情。所以2号合约的推出有利于完善大豆期货价格体系,稳定市场。

    二、利空

    每推出一个新品种,对原有品种都是利空,因为将分流原有品种的资金,尤其是同一市场同是大豆合约,杀伤力显而易见。1号合约一旦失去投资者的追捧,交易清淡萎缩,价格也难免步入低迷。

    以往情况看,相同品种的两个期货合约,往往只有一个活跃,2号合约定位油用大豆,品质要求上和CBOT黄豆极为相似,指标要求上涵盖面广,交割设计上更贴近现货市场,有利于满足国内油用企业套保需求,比1号合约有广泛的市场基础和更强的可操作性。

    当然得承认2号合约仍有一个瓶颈问题,那就是交割问题。由于目前国内对农产品转基因管理非常严格,2号合约进口大豆的交割手续非常麻烦,出入库都需要受《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监管,入库需客户自选办理许可证,出库则根据调运目的地办理准许调入通知,检验部门全程监控等等。这使得2号合约的交割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当然相信交易所会妥善设计而不影响合约的正常交易。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