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强烈需求促黄大豆2号合约上市
1993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大豆期货合约,1996年始,大豆期货持续活跃,运行稳健,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功能发挥良好,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支柱品种。2002年3月,由于国家转基因管理条例颁布实施,进口大豆暂时无法参与期货交割。为此,大商所对大豆合约进行了拆分,于2002年3月先期上市了以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合约。
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对国际市场依赖性极强,2002年以来,国际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国际大豆价格变动频繁,给相关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较大风险,但由于远离目前国际大豆期货的主场,加上资金、信息等获取上的不便,企业无法有效利用国际大豆期货市场进行避险,往往成为国际投机基金的狩猎对象,屡屡遭受重大损失。特别是今年4、5月份,国际大豆价格短时间内从4000多元/吨的高点直线下跌至3000多元/吨,进口国外大豆的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损失惨重,造成大豆压榨企业的全行业亏损,一些企业至今尚未恢复元气,全国大豆进口损失数十亿元。榨油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呼吁尽快推出黄大豆2号合约,为市场经营提供更为直接的避险渠道,并以黄大豆2号合约的开展、争夺与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地位相适应的国际大豆市场定价权。
国家有关部门也积极支持大商所尽快推出黄大豆2号合约交易,今年以来,国家质检局批准进口大豆进入期货市场交割,黄大豆2号推出条件完全具备。
全球大豆都可参与国内大豆期货交割
根据合约设计,黄大豆2号合约以含油率(粗脂肪含量)为核心定等指标,交割标的物包含了中国、美国及南美大豆,突破了目前国际上其它交易所对大豆品种进行地区限制的合约设计思路,使黄大豆2号合约成为一个没有地区限制、可供交割量达到2亿多吨的大品种,超过了美国大豆期货仅以国内为交割品、总量为8000多万吨大豆的最大可交割规模。黄大豆2号以其极强的包容性,成为全球大豆期货品种中交割标的物覆盖面最为广泛的合约,也成为一个全球性大豆期货品种。
这一合约交易的开展,将搭起国内大豆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桥梁,使国内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相关性更强,国内期货市场的大豆价格波动将更加直接反映国际市场相关因素的变化,为企业市场经营和国内大豆市场宏观调控提供更为权威、准确的价格参考依据。同时,我国作为大豆主产国之一和世界最大大豆进口国,黄大豆2号合约将国内大豆市场和国际大豆市场有机融为一体,利于国内市场因素迅速传递到国际市场,有助于中国因素在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取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形成的主场权,为未来国际商家参与国内大豆期货、推动黄大豆2号合约发展成一个国际性期货品种、争取大豆国际定价权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另外,目前大商所仅以非转基因黄大豆1号合约的交易,其市场规模即达到了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期货交易量的四分之一,争得了相应的定价权;黄大豆2号合约可交割量数倍于黄大豆1号合约,其交易的开展,更利于大商所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提升市场在国际期货市场中的影响力,从而加快其东方期货交易中心的建设步伐。
国内大豆期货避险体系得到完善
近年来,我国大豆食用加工和压榨企业都在发展壮大,这两类企业都具有较强的保值需求,而使用单一期货合约难以获得良好的保值效果。为了适应现货市场细分的要求,需要推出不同类型的大豆期货合约,为这两类企业分别提供相匹配的保值工具。因此,在转基因政策实施后,2002年大商所对大豆合约进行拆分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以纯粮率为指标体系设计了适合食品加工企业使用的非转基因大豆期货合约--黄大豆1号合约,并确定了以脂肪含量为指标体系、不作转基因、非转基因区分的适用压榨企业需求的黄大豆2号合约设计思路。
黄大豆1号合约和2号合约的并行,完善了国内大豆期货的品种体系。两品种的并行,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和压榨企业广泛使用的非转基因和转基因混合大豆都有了各自的价格形成中心,利于形成大豆市场完善的价格体系,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和混合大豆的产品差别、价值体现更为科学合理,更为有力地引导国内大豆生产向高蛋白和高油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两合约的并行,也为非转基因大豆和混合大豆的使用者提供了完善的避险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状况选择不同的避险市场。黄大豆1号合约可以为大豆食品加工企业提供直接有效的避险市场,黄大豆2号合约则直接为大豆压榨企业提供了有效避险市场,使国内企业在国际大豆贸易中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国内企业国际市场经营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稳健发展。
进口大豆有了市场缓冲地带
转基因政策实施后,一方面,由于对加工企业的大豆流向进行严格要求,减少了进口大豆中间流通环节,使国内企业使用进口大豆则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国际市场风险直接冲击着国内企业经营,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为避免原料短缺,易盲目进口和储存大豆,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而一些原料短缺的企业又无法从其它原料过剩的企业那里调剂余缺,仍不得不从国际市场进口,不利于市场宏观调控。
黄大豆2号合约的推出,开辟了进口大豆国内市场流通的渠道。当某一时期进口大豆审批数量较大、进口速度较快、国内进口大豆供给比较充裕时,或企业因停产检修及经营策略调整不能按计划加工时,部分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上出售多余的进口大豆,需要进口大豆的企业可以通过期货交割购买到进口大豆,而不必从国外进口。这样期货市场作为进口大豆的"调节阀"和"蓄水池",可以引导参与期货交易的大豆进口企业便利地调剂余缺、调整市场经营,有助于对进口大豆总量与进口速度进行市场化调节,避免企业过度进口大豆,也利于企业市场经营计划的调整。而由于国内期货市场在商品流通上可以实现封闭管理,因此进口大豆在期货市场交割后,国家管理部门完全可以对交割的大豆进行跟踪管理,不违背现有国家对转基因生物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
贴近现货市场,降低交割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在合约设计上,黄大豆2号合约以粗脂肪含量为定等指标,与现货企业经营习惯保持一致,实现了与榨油用大豆现货市场充分接轨,使得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筛选成本即可直接参与期货交割,有效降低了企业交割成本。
在包装物要求上,黄大豆2号合约采用散装和袋装并行的方式,兼顾了进口与国产大豆的流通需要,有效地降低了交割成本,提高了期货商品的流通效率,并保障了期货商品的质量。另外,散装化也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方向,允许散装和袋装交割将是对现货流通散装化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推动和促进。
黄大豆2号合约还通过引入期货转现货和滚动交割方式,搭建起一个涵盖合约整个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全方位综合交割体系,不但解决了非标准品和非标准交割地点交割的难题,也保证了充足的可供实物交割量,从而实现了期货市场的稳定,方便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该交割制度安排也使得期货交割与现货贸易的成本和习惯十分接近,从而可以使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更为密切地联系,对市场功能发挥将是一有力保障。
总之,随着黄大豆2号合约期货交易的开展,在黄大豆1号合约和2号合约的并行下,国内大豆期货市场的发展将以其完善的价格体系和畅通的避险渠道,既有力推动国产大豆的生产,又将有效协调国外大豆进口,服务国家对大豆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大连期货市场发挥我国大豆生产和销费大国优势争夺国际大豆市场的定价权,从而推动国内大豆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