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有效地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政府指导农村工作的重点。期货市场的建立,对市场价格发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期货交易相关法规中规定,农民等自然人不能进行交割,法人通过经纪公司进行套期保值,也要受到持仓额度等规定的限制。对于黑龙江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广大农民被排除在交割行列之外,企业等法人也因受到资金状况、铁路运输、持仓额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这样一来,农民的利益不能通过期货市场得到充分的保护或者不能很好地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那么,黑龙江省政府提出的利用期货市场为龙江农民增收服务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市场优势就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于有交割意愿的套期保值者来说,所面临的问题除了交割过程繁杂外,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铁路运输难题。众所周知,每当黑龙江省粮食大量上市之时,对外的铁路运输都非常困难,使得部分不愿通过对冲了结期货交易的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常常因不能及时得到车皮等诸多方面因素而对交割望而却步,进退维谷。这样就可能导致期货市场的风险加大,期货价格偏离了合理的价格而不具备指导性。
每年,大连商品交易所都有一定数量的大豆进行交割(具体交割数量见下表)。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随着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农产品期货交易的逐步活跃,进行交割的大豆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交割数量还可能有进一步的增长,刚刚开始交易的玉米期货合约情形也应大致相仿。我们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每年大豆交割数量中有95%来自黑龙江省,因此,解决了黑龙江省的大豆交割运输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解决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交割运输问题。
1994年—2004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各合约大豆交割数量
单位:万吨
1994年 21.09 1998年 31.7 2002年 129.9
1995年 50.5 1999年 10.9 2003年 109.7
1996年 32.2 2000年 7.8 2004年 48
1997年 19.1 2001年 52.8
1997年—2004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波动幅度
单位:元/吨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高点 3324 2958 2260 2390 2289 2520 3499 4100
低点 2590 1956 1817 1905 1700 1945 2420 2513
价差 734 1002 443 485 589 575 1079 1587
从过去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见上表),每年大连大豆期货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波动,期货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套保机会,也存在着巨大的获利机会。但从交割情况来看,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站在市场的角度,有矛盾,必然会产生解决矛盾的办法。由于市场需求的存在,“期货套期保值一条龙”服务体系以及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平台的建立也就顺理成章,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据悉,为顺应交割需要,黑龙江省某大型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和某知名的期货公司正在运作搭建套期保值交易平台。
具体方案简单归纳为:1、由当地政府或民间组织出面在黑龙江省各地市、县设立大豆套保协会,由协会出面与期货公司联系,代表农民进行套保操作;2、期货公司、流通企业与客户签订协议,保证铁路运输;3、期货公司、客户与交割库签订协议,有专门人员负责在大连接货,避免以往在到站和入库环节丢件、少件损耗较大的情况发生,减少损失,同时降低仓储成本;4、派专人沟通质量检验、手续申报等各环节事宜,使各环节运行紧凑顺畅,提高工作效率;5、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代理客户收购现货以及帮助联系信证贷款事宜。
该方案充分利用了该国有大型粮食流通企业的优势:黑龙江省71家重点保证运输企业之一,拥有4列自备散粮运输列车,一次性可运输1.2万吨粮食;在大连有自己的交割库,可以减少仓储等费用。而期货公司在合作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有交割意愿的客户将资金存到期货公司的保证金账户,期货公司与该国有大型流通企业签订协议,保证交割客户的运输和入库问题。合作的结果就是:期货公司有效利用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平台优势,市场前景乐观;客户的交割和运输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而国有大型流通企业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优势互补带来了多赢的结果。
对于这种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平台的前景,业内人士一致看好。如果交割的运输问题能得到解决,将不仅能增加期货市场的流通性,而且还能使各方面力量参与进来———套期保值的、现货的交割方、投资套利、投机等,对于活跃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农产品期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减少因交割困难等问题而出现的“逼仓”事件的发生,有效防范和缓解期货交易风险。因此,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平台的顺利实施,将为进行了套期保值的粮食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服务,形成农民、客户、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的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