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在上周五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将今年美国大豆产量预估值从10月份的31.07亿蒲式耳提高到31.50亿蒲式耳,平均单产从上个月的每英亩42蒲式耳提高到42.6蒲式耳。由于预期美国国内压榨量不变以及出口量下滑(美国本年度大豆出口量预估值从1025万吨下降到1010万吨),美国大豆年末库存从前一个月度4.05亿蒲式耳提高到本月的4.60亿蒲式耳。而巴西和阿根廷04/05年度的大豆产量预测值维持不变,仍为6450万吨和3900万吨,但中国04/05年度大豆进口量预估值则从上个月的2250万吨下调到2200万吨。整体评估该报告数据是利空的。由于目前美国大豆收割已近尾声,USDA本月的报告数据相对较为准确,若如此,则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将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而需求维持不变,因而今年的大豆过剩可能达到19年来最大水平,预计供给量将超过需求量4.6亿蒲式耳。这将在较长时间压制大豆期价的上行空间,USDA认为大豆价格将回落到10年前的低点,即每蒲式耳495美分的水平。然而从近期来说,CBOT大豆期价受到一些利多因素的支撑,部分抵消了USDA月报利空的冲击,首先就是上周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发现大豆锈菌病的消息令期价获得支撑,因该病菌对大豆危害很大,受到感染的大豆田地减产幅度最高可能达到80%,而防治该病菌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市场由此担忧明年美国大豆作物产量前景不明,农场主亦借此消息控制大豆销售量,支撑现货大豆价格走强。其次,美元贬值趋势没有实质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美国大豆低位区间,亦增强美国大豆出口竞争力。给期价提供支持。总体来说,本月USDA报告数据正如预期的那样利空,但其利空冲击受其他利多因素影响而大打折扣,减缓了CBOT大豆期价向下考验500美分的压力,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期价已经见底,利空因素的主导地位将引导期价多次冲击500美分的支撑,期价仍难以摆脱低位波动的态势。
国内市场方面,由于大豆产区农民惜售以及国产大豆压榨利润相对比进口大豆略高,近期部分油厂收购产区大豆略微提高了收购价,但与农民的心理预期仍相距较大,产区大豆收购量不大。从进口方面来说,近期USDA的周度出口销售显示,中国的采购量仍占主角,据新华社报导,今年1-10月份我国大豆进口总量达到155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5.7%。然而由于9月份和10月份我国在美国的大豆采购量较为集中,预计11月份和12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较为集中,11月份大豆到货量可能达到230---240万吨,这将压制国内大豆价格的走升空间。另外,上周大连交易所大豆库存缓慢回升,从前周的168手增加到575手,虽然增幅不大,但显示出近月合约的升水吸引了现货商交割实盘的兴趣。在美国农业部11月供需报告出炉之后,美豆期价并未大跌,而是小幅回升,预计对连豆期价有所支撑,多头可能借此推动期价反弹,然而由于大豆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形势没有变化,连豆期价即使反弹也不足以走出大行情,低位震荡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