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出口商的信息说,最近中国压榨厂可能将10月下旬装船的两船大豆推迟到11月。市场分析员认为在国际船运费高涨的背景下,美湾大豆到中国的成本增加,将减缓中国的采购,两船大豆推迟可能是中国进口引擎减速的一个标志。CBOT大豆期价已经从季节性供给的炒作时期转入了需求特别是出口需求的主导时期,中国进口出现减速迹象是否会增加CBOT大豆下跌的风险呢?
销售速度保持稳定
最近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止10月14日,美国2004/05年度(9月-8月)大豆累计销售量为1136.31万吨,低于去年同期的1275.56万吨水平;累计出口装船量为265.42万吨,去年同期为219.46万吨。美国农业部预测的本年度大豆总出口量为2790万吨,截至当前大豆的累计销售和出口速度分别为40.7%和9.5%,去年同期分别为52%和9%。从数据来看,今年的销售速度远远低于去年的水平,但是如果将时间延长到前三年,今年的销售和出口速度还是较为正常的。下图显示了前三年出口销售速度,2004/05年销售、出口速度和2001/02、2002/03年度相当,而2003/04年大豆销售提前是当年大豆供给严重不足造成的,所以目前为止2004/05美国大豆出口对期价支持力度处在一般水平。
图一:前30周美国大豆出口速度 图二:前30周美国大豆销售速度
从出口的地区看,截至10月14日,中国累计购买404.4万吨,是美国对外销售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日本、墨西哥、台湾地区和韩国分别购买89.35、75.46、26.87和33.5万吨,这四个地区一般是紧跟中国之后的四大进口地区。虽然美国大豆整体销售速度正常,但是地区销售却存在差异。今年美国制定的出口目标是向以上五个地区分别销售940、400、420、170和125万吨,按此计算,五个地区目前的购买速度分别为43%、22%、18%、16%和27%。中国的定购速度最快,台湾的定购速度最慢。下图显示了五地区五年的大豆定购速度,图形显示今年中国的定购速度是五年中最快的,而其余的则是从去年的高位大幅回落,日本、墨西哥和台湾地区甚至创造了五年的最低点。
差异背后暗藏危机
后市来看,该地区压榨商等待海运费回落的时候,也可能选择其他油籽或者贸易商直接进口下游产品满足国内需求;另外,贸易商预计到明年下半年之前,货轮供给会较为紧张,不排除海运费继续上涨;因此要想吸引这个地区的需求,美国大豆只有降低价格。
处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进口美国大豆有天时、地利之便,为何今年也进口不振?因为在美国大豆价格走低后,豆农惜售情绪浓厚,对墨西哥而言,进口大豆不如进口下游产品便宜。1-9月墨西哥豆粕进口同比增加,而从美国定购的2004/05年度豆油也同比增加2万多吨。
中国在这几个地区一支独秀,独撑美国出口市场,但是目前中国大豆进口已经出现了减缓迹象。首先,中国的定购峰值和压榨利润密切相关。如9、10月定购高潮正是在高的压榨利润背景下完成的。如9月下旬,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在300-400元左右。但此后豆粕价格回落,压榨利润也萎缩到100-200元左右,推迟船期即是明证。其次,正如开始所言,高的海运费也同样影响到了中国市场。进口成本增加会挤压压榨利润。
以上分析总结,在美国大豆市场和丰产抗衡的出口前期给予期价以支撑,但是结构分析显示,除中国外的其他地区支撑力度较弱,海运费居高不下会更加削弱他们的支持力;中国在豆粕价格回落和进口成本增加后,进口也将减缓,所以后市期价下跌的风险会增加,可能试探关键的5美元支撑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