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3月15日黄大豆1号合约(仅交割非转基因大豆)挂牌开始,转基因大豆退出期货市场已经2年有余了。但转基因大豆很快有望重返期货市场。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大豆业内会议上传出消息,可以交割进口转基因大豆的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将于11月1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路透社报道称,大商所的这一申请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
但是,10月25日,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杨迈军说,证监会还没有正式批准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的上市,11月18日挂牌的说法不准确,但证监会将尽一切努力,尽快通过该期货品种的申请。
挂牌时间未定
上海、深圳等地的多位现货商、期货人士都表示,听说了黄大豆2号合约将于11月18日挂牌的消息。深圳中期一位资深人士称,目前虽未收到证监会的通知,但“空穴来风,未始无因”。
大商所的内部人士说,是否有所谓“政府部门”已经批准了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并不清楚”,但大商所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一合约尽快上市。
根据有关规定,有权力批准该期货合约上市的部门是中国证监会。证监会期货部主任杨迈军说,“只要(证监会)批准了(黄大豆2号合约),就会对外公布消息。现在并没公布任何消息,就说明证监会还没有最终批准这一申请。”
杨迈军同时称,11月18日是交易所上报的时间,证监会目前正在尽一切努力,尽快通过交易所的申请。
尽管距离11月18日仅有三个星期,但是业内人士判断,由于大商所对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的准备十分充足,如果短期内得到证监会的批复,届时挂牌上市的可能性很大。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在国内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越来越高,以及上半年国内大豆压榨商在国际市场上承受的种种风险,在国内期货市场上推出用以规避风险的期货合约已经是当务之急了。黄大豆2号的上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转基因大豆的中国路
与目前正在交易的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不同的是,黄大豆2号合约可以以国外进口的、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大豆为交割标的物。而1号合约的标的物限定在非转基因大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每年需进口超过2000万吨的转基因大豆用于压榨,而去年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不过1500万吨。
自1996年英国爆发疯牛病后,世界各国就谈转基因色变。1998年,欧盟开始禁止销售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
而中国政府也规定,所有外国公司,必须为2002年3月20日以后抵达中国港口的转基因产品,申请安全证书。这为国外大豆进入中国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相当的技术壁垒。因为国际大豆市场上最重要的几个出口国,如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生产的都是转基因大豆。
经过一系列的贸易博弈,2004年2月20日开始,农业部授予美国最大的转基因农产品经销商孟山都公司生产的一种转基因大豆、两种转基因玉米、两种转基因棉花首批正式安全证书。农业部此举意味着转基因农产品进入中国的通道已经打通,国外转基因农产品在证明安全后将会逐步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转基因政策的逐步调整,为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的上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号合约
2004年4月20日,中国针对转基因农产品的临时管理措施到期后,业内曾有传言称,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将在第一时间挂牌交易,然而当月底开始发生的“红豆”事件,使得黄大豆2号合约遭遇阴霾。
4月中旬开始,中国质检总局陆续从进口中国的大豆中发现含有红色种衣剂的“红豆”,连续停止了数十家国外公司向中国出口大豆的资格。此后,巴西政府和美国农业部都不断与中国方面接触,希望妥善解决大豆贸易争端中的问题。
其实,就是在不断的贸易争端中,黄大豆2号尽快上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中国大豆压榨业在没有期货市场保护的情况下已经损失惨重。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中国企业到国际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需要得到证监会、外汇局等主管部门的批准,而大豆压榨行业中,这类企业绝对是凤毛麟角。
而且,我国压榨企业的数量远远超过国际市场上以五大贸易商为代表的大豆出口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没有套期保值的情况下,中国压榨企业在2004年初下了大量的订单,价格在每吨400美元以上。
这些订单到了交付期,大豆价格已经暴跌,中国的许多压榨企业因此面临破产的境地,拒不履行合同、洗船等事件频频发生。
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都缺乏一个合适、可靠的风险规避工具,是导致国内压榨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此时,各企业对于黄大豆2号的呼吁已经是不可遏制了,因为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企业今后还将面临的类似危机。
另外,如果黄大豆2号能顺利挂牌,并且在活跃程度上不弱于黄大豆1号,大商所在国际市场上大豆价格决定权的影响力上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成为大豆价格定价中心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