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口大豆多被大型油厂瓜分
据有关统计,9月份到港的进口大豆量预计在170万吨,整个10月份的进口大豆到货量在190万吨左右,11月份进口大豆供应量也将在160万吨以上,而且到货成本也比较低11月船期的到港成本仅为2700元/吨不到,大量进口大豆的到货将严重挤占和冲击国内大豆市场。据了解,多半进口大豆货主为具有国际背景的大型油厂,进口大豆还将进一步集中和垄断。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供应商为我国大豆买家定下了十分苛刻的合同条款,进口大豆定金大幅度提高,相当于整船大豆成本的两成左右;而且要求买家在一至一个半月内接货,合同签署三天内就开具信用证,这对于不能直接进口,而只能依靠嘉吉、邦吉等中间商分销供货的广大中小油厂来说,进口大豆将更加困难。大量廉价进口大豆将被大型油厂所操控,集中较多优势,打压中小油厂生存空间。
二、中小油厂资金实力有限
当前,对于广大中小油厂来说,最大的限制莫过于资金短缺。据了解,分布在产区及周边省市的不少中小油厂多带有“政治色彩”,挂靠在供销社或粮食部门名下,在大豆收获时节,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农发行的政策性收购贷款。但在今年国家整体宏观调控继续加强的情况下,油厂贷款将受到严重限制,而且在国内大豆市场涨跌无定的背景下,一些商业银行也不敢涉足其中,广大中小油厂收购资金将面临捉襟见肘。
即使在今年国产大豆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的大好形势下,油厂大豆采购量也将比较有限。更多的廉价优质大豆将被集中到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油厂手中,随着油厂开机率的提高,将继续大面积侵吞中小油厂的市场份额,从而使中小油厂业绩继续下滑。
三、国内需求疲软,将使油厂进退维谷
双节后,禽、肉、蛋产品市场消费量下降,加之畜禽存栏降低各饲养厂家对豆粕需求都纷纷步入低谷。目前即将进入11月份,节前豆油的过量销售,市场已基本饱和,至今豆粕需求也没有明显回升的迹象。在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集中上市时期,各油厂开机率不断提高,将注定国内豆粕、豆油乃至大豆价格还将继续下跌,短期内仍没有反弹希望,不仅油厂不能及时获利,补充豆源还将面临更大的风险。而对于广大中小油厂来说,如果国产大豆上市时不及时采购货源,一旦大量资源被九三油脂等大型油厂所占据,一年中油厂开机就无望了。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各中小油厂将基本处于进退维谷之中,“硬着头皮”采购和加工大豆。
四、油厂调运原料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其数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每年秋季新产大豆将源源不断运往各地油厂。不过,由于运输瓶颈问题,今年东北大豆外运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每年东北大豆大量上市时,往往又要遭遇煤炭、钢铁等重点物资的外运高峰,如果有关部门再下达宏观调控指令,今年新产大豆还可能继续给煤炭、原油等重要工业物资让路,时逢春节又要给“春运”让路,东北大豆外运将屡屡受阻。而且,今年公路“治超”严格,北方油厂公路联运大豆的捷径也面临考验。届时,因运输不畅东北各车站、货场大豆将堆积如山。对于大型油厂来说,由于资金雄厚周转尚可灵活;而对于中小油厂来说,本来资金就短缺,如果大豆原料积压无法进厂,不仅油厂会断料停工,企业营运周转也将再次受阻,使其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获利空间进一步缩减。
五、国产大豆大量上市的压力
随着后期国内大豆市场走势的日趋明朗化,预计到u月份后国内各油厂将积极参与到东北国产大豆的收购当中,届时大量国产大豆将被大量运至关内,加之进口大豆的不断到货,国内大豆供应将非常充足。在各油厂开机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豆粕和豆油供应量也将急剧膨胀,市场价格继续下跌将再所难免。对于刚刚得到豆源开机的中小油厂来说将是个无情打击,其可获得的利润将不断被剥夺,甚至面临亏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分布在各地的中小油厂数目繁多,而且多又不能形成规模链条,大大制约了我国民族大豆压榨业的发展步伐。由上分析可见,即使今年大豆丰产,供应充足,国内各中小油厂营销形势仍然非常严峻,甚至还可能面临被大型油厂(多具有外资背景)“洗牌”的危险。中粮网再次警示广大中小油厂,要及时转变观念,加快融资和自身体制改造,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才能继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实现振兴民族大豆产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