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大豆市场的总体趋势来讲,下跌的势头并没有改变。展望CBOT大豆和国内大豆的价格走势,自从4月份价格见顶回落之后期价一直处在一个下降通道内,尽管在8月份曾经出现了一轮反弹行情,但是整个下跌趋势并没有破坏,国际市场一直处在60天均线之下,国内市场尽管突破过60天均线,但是并没有有效摆脱60天均线的制约,长期下跌的趋势并没有出现改变。
其次,国内国际市场的丰收结论已经不容质疑了。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一期月度报告来看,今年美国大豆的产量预计将达到31.07亿蒲式耳的创记录水平,结转库存也达到了4.05亿蒲式耳。同9月份的预测数据相比,本次报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尽管11月份美国农业部仍有可能继续调整其大豆产量,但是从历史情况来看,10月份之后的报告数据修正幅度都比较小,因为在10月中旬之后大部分大豆已经收割,天气情况对产量的影响已经基本不大了。
第三,多头所依据的低库存支撑高价格的因素在远期合约将不复存在。国内市场在9月份总体表现强于美盘,多头的主要依据是国内现货市场库存有限,供应紧张,大商所的注册仓单一直处于不断减少的过程中,其中9月24日这周大豆库存一下子从6万多吨减少到了不到400吨,这给了多头极大的推高动力。但是仔细分析这个库存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总体库存趋减确实反映了现货市场的供求状况,但是在一周内减少近6万吨库存的情况还是存在着明显的造市痕迹,另外这种紧张状况也只是新豆上市之前的一种特殊情况。而随着新豆的大量上市,现货供应情况有望得到根本改善,多头推高期价的依据将不复存在。
第四,逼仓条件并不具备。随着时间的推移,11月份的成交持仓逐步递减,价格也逐渐向现货价格靠拢,显示11月份将实现平稳摘牌,但是1月份合约近期出现了多头大举逆势扩仓的势头,使得投资者产生了多头可能会在1月份实施逼仓的印象。但是展望大豆的历史,1月份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逼仓的情况,甚至连苗头也没有,这是由1月份特定的时间特性所决定的。尽管国内大豆在10月份就可以大量上市,但是由于运输和水分问题,11月将新豆注册成仓单难度较大,但在1月份这些问题显然已经不复存在。而另一方面,由于1月份之后即将面临春节期间的消费淡季,实盘出售显然难度较大,因此多头一般都避免在1月份接货,而对于空头来说,1月份则是最理想的抛售合约,特别是在今年丰收已成定局的情况下。
第五,现货价格走低影响期货价格。从我国大豆主产区的情况来看,大豆收购价正在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在前期早熟大豆上市的时候,黑龙江地区的收购价还是处于一个相对高位,基本上在1.3元/斤左右,但是当时的定价并没有大型油厂参与,不仅没有南方油厂的身影出现,连当地的九三油脂也没有参与,而参与采购的大豆也基本上是食用大豆。但在最近,随着九三油脂报出1.2元/斤的收购价,当地的其他中小型油厂也纷纷调整其收购底价,价格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回落,这个趋势必然会传导到期货市场,进而影响期货价格。
当然,从主力的角度来讲,只要美盘不出现大幅度下跌,仍有一些题材可以利用。从最近1月合约连续增仓的情况也可以看到,多头并没有出现恐慌性出逃的现象,前45名的多头持仓增加量也要超过空头增加量,但是对于趋势的力量来说,任何抵抗都将是徒劳的,连豆再创新低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