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需要一个敏感的基本商品价格指数,作为整体物价水平和经济景气的先行指标,为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提供有预见性的参考,同时,也为债券、股票及期货市场投资者提供敏感的参考指标。今年下半年,国内期货市场先后上市了棉花、燃料油、玉米等重要商品合约,使证券时报商品指数的推出时机大为成熟。SCI指数的适时推出,体现了证券时报对宏观经济分析及商品期货市场领域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市场人士、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SCI指数的编制方案,在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咨询各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经济及市场运行特点,在编制方法上采取了技术调整措施,旨在更客观有效地跟踪国内基本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目前,被纳入证券时报商品指数的基本商品包括燃料油、铜、铝、棉花、玉米、小麦、大豆、豆粕、橡胶等九种。
SCI指数以成份商品2004年10月18日的收市价格为基期,今日起通过全景网络(www.p5w.net)等授权媒体实时发布。对SCI指数走势的跟踪和分析,将为本报读者提供更多独家的内容和参考。
近年来,国内市场人士及经济专家对国际上的商品价格指数(如美国CRB指数)的关注程度正在提高。分析显示,从1974年至今,CRB指数与市场利率走势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约为0.4,这说明大多数时候商品价格和利率走势的关系比较密切。商品价格指数的上涨,往往意味着较好的经济增长态势,而商品价格指数的下跌,则往往反映或预示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乃至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