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大豆网调研部跟踪调查统计,8月下旬我国各港口到港进口大豆8船,其中江苏1.4船,辽宁、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西各1船,山东0.6船.本旬进口大豆的到港统计数量为46.8万吨,同比减少23.19万吨;1~8月全国进口大豆到港总量为1180.56万吨,同比减少316.11万吨.
至8月末,国内滞港未卸的进口大豆船只降至1船,这船于5月份到港,不能及时卸货的主要原因是装载的巴西大豆混有种子大豆,购销双方暂时未能就卸货条件达成共识.
本旬国内进口大豆压榨总量为67.65万吨,较中旬增加11.75万吨;8月份压榨总量为170.85万吨,较7月份增加29.9万吨;1~8月份压榨总量为1133.65万吨,同比减少198.71万吨.
8月下旬国内进口大豆压榨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一是国内豆粕和豆油价格持续上涨,压榨利润大幅提高,厂家加大生产量;二是国内养殖业逐渐恢复,而且养殖效益提高,优质饲料销量增加,国内豆粕整体需求较前期明显增加,推动油脂加工厂加大产量;三是国产大豆即将上市,很多厂家尽量消耗现有大豆库存,为新大豆收购做准备.
本旬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总量为256.11万吨,较中旬减少20.85万吨,同比减少48.9万吨.截至8月末,各港口库存约141.1万吨,沿海、沿江港口油厂库存约86.39万吨,内地油厂库存约28.61万吨.目前库存最多的省份为山东省(约73.43万吨)、其次为江苏省(约54.9万吨)、再次为广东省(约36.24万吨),三省总量占全国进口大豆库存的64.26%左右,较中旬下降6.05个百分点.
从原料分布情况看,山东各港口库存较大,且分销大豆较多,广东各港口消耗速度较快,其他各港口消耗趋稳.从目前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情况分析,虽然库存总量依然较高,但是分布不均衡,货源逐渐集中,因此需关注9月份进口大豆有效供应问题.
目前,国内各港口积存的进口大豆大多为厂家进口自用,可供分销的少量大豆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各港口,辽宁、江苏、福建等地区少数油脂加工企业也在少量销售进口大豆,但是没有公开进行,协议成交价格很难确定.
本旬江苏和山东港口销售报价上涨,江苏港口集中销售报价3180~3200元/吨,山东港口3140~3180元/吨,较中旬上涨30~100元/吨不等.本旬各港口进口大豆出货的速度较快,南方各港口的出货速度好于北方港口,目前港口地区进口大豆交易多是履行厂家前期订购合同,同时新合同成交量也有所增加.
根据后期进口情况分析,9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超过前期预测,但近段时间CBOT期价走高,理论上计算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增加,分销商普遍看好后市,销售积极性降低,大多持观望态度.
根据南美装船情况跟踪和各港口及厂商提供的情况,初步预计,9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为24船,数量在140万吨左右,高于本网前期预测的100万~120万吨.9月上旬有7船约40万吨进口大豆到港,进口大豆压榨量保持在60万吨左右,到9月上旬末国内进口大豆库存预计降至230万~24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