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民有点觉得想法跟不上物价的涨法,先是居民用水价格由2.9元涨到了3.7元,商业用水由21.2元涨到41.5元,成品油的涨价速度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从今年3月份到9月初已三次提价,汽油已涨到3750元/吨,柴油价格为3320元/吨。
不仅如此,部分生活消费品的涨价已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6%,工业生产资料流通环节价格总水平上涨14%,粮食价格上涨了32%,分类别来看食品价格上涨9.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9%,居住价格上涨3.7%,这是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涨幅。
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负11.8,这是1999年央行开始此调查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虽然各级政府在价格监管调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物价有所回落,但物价的现状并不能令市民满意,很多人认为物价的上涨已影响了生活。
粮油水电:各有涨价内因
粮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于同申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一轮的物价上涨的原因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粮食价格上升直接拉动了这一轮消费品物价指数上升;另一方面,能源紧缺和投资过热促进物价的上扬。
去年粮食减产使今年粮食价格大幅攀升,由此而拉动了消费品的物价指数上升。今年的夏收和秋收形势良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价格回落。而且,有专家认为此轮粮食价格上扬将会促进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的积极性。于同申教授认为,粮食的涨价幅度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这轮涨价并不是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的压力转弱。
同时国家采取了新的措施积极引导粮食市场的规范化,出台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表示国家将加强粮食流通管理,增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并鼓励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从事粮食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
“粮食价格上涨不是让人担心的问题,”于同申教授说,“让人考虑更多的问题是能源紧缺和投资过热能否进一步控制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必须承认,中国确实面临十分严峻的能源挑战。中国必须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尽快制订能源发展战略。”
北京市电力公司负责人孙江滨在居民电价听证会上说,今年电煤价格上涨,居民用电价格要体现成本上涨,而在此之前水价早已实行了“阶梯式水价”,油价涨价更是连招呼都不打连跳三级,这些都让北京人感到能源紧缺所带来的剌痛感。
水有资料显示,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大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下限。1999年以来,北京发生连续干旱,境内降水量仅为多年平均的70%左右,境外来水不足多年平均的30%,密云、官厅等水库地表水供水入不敷出,地下水连续超采,城乡供水矛盾十分尖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南方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南方的水资源虽多,但是人为的污染却出现了“守得青山没柴烧”的现象。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曾表示,南方存在比较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即达到质量要求的水不够。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但长江沿岸重化工企业云集,沿岸的城市多将废水直接排到长江,再加上危险品运输和油轮多,导致长江污染严重。而且一旦有化工厂或运输危险品的轮船出现意外,整个长江沿岸将出现缺水危机。
于同申教授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感到很担忧,他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将会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大打折扣。
水资源的短缺引发了水价上涨,但同时也给人们敲响了节水的警钟。据测算,北京市如果实施阶梯式水价,大概能节水2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10天左右的自来水用水量。
电今年夏天的电荒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电力的紧缺,对于电价的上涨,很多人表示这在意料之中。今年是近二十年来中国电网缺电形势最严重的一年,据悉,二季度电力缺口在2000万千瓦以上,三季度电力缺口2500至3000万千瓦左右,全年共计缺少电量约600亿千瓦时。煤炭供应不足是缺电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60%以上的煤炭都用于发电,但依然只能满足电力企业60%左右的煤炭需求。
据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统计,国电系统的煤炭库存今年以来连创新低,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份出现了电煤库存不足,大部分电厂存煤都在警戒线以下。而2003年我国原煤产量为17.36亿吨,比上年增长3.43亿吨,增幅为24%,2002年较2001年增幅更高达26.03%。近两年全国原煤产量都以2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
中国煤炭丰富,目前还不存在短缺的现象,但矛盾的是煤炭产能建设严重滞后,所带来的是煤炭利用能力短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煤荒继而是电荒的局面。
另一方面,煤炭节节攀升的价格给电力带来了压力。目前秦皇岛港的煤炭离岸价每吨达到450元左右,比年初增长了155元。用煤企业把煤炭运到华东地区,加上运费每吨已经达到500多元。煤炭价格的增幅和单价的增量都创历年最高记录。而煤炭作一种基础性产品,它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其它相关行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全国煤炭工业经济运行会上表示,近期煤炭价格涨幅过大,对经济的平稳发展十分不利。
而煤炭涨价的理由也很充分,煤炭的价格包含了铁路运费、海运运费、码头装卸费等费用,这些费用日渐增长,煤炭哪有不涨价之理?
业内专家对此的看法是,媒炭的价格上涨,会对后续产品有影响,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所有的消费者,这势必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阻力。
于同申教授说,煤炭虽然不属于资源紧缺,但是有丰富的资源却无法及时合理地利用,带来的后果是一样的。
油8月25日凌晨,国内各地统一上调汽、柴油价格,油价的三连跳让人们有点反应不过来。我国在3月31日进行了今年的第一次提价后,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有小幅回落,但很快再次上涨,并在5月1日再次创下新高,于是接着在5月18日,我国进行了第二次成品油提价。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此后先是大幅回落后又大幅反弹,8月19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达到创纪录的每桶48.7美元。因此,国家发改委决定,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和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40元和220元,这是我国进行第三次成品油提价。
据统计,去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达2.5亿吨,其中进口石油9112万吨,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达35%,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使国际油价的一举一动直接牵动中国油价。
动荡的国际环境和对石油不断攀升的需求使国际油价一路飚升。而原油进口持续增长,不仅增加了国家外汇支出,而且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波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了市场不稳定,影响了经济发展。
对油价最为敏感的是运输业和有车族,油价的不断上升使他们越来越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说:“如果按每车每月150升的消费量测算,每月多支付汽油钱40元左右,全国用车消费者每月至少多支付10亿元左右。”
有专家预言,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将有增无减。在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缺口将分别1.55-1.57亿吨和2.4-2.95亿吨,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分别为46.3-52.3%和55.8-62.1%。
中国石油的供需矛盾不断加深,使中国对国际原油进口量不断加大,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所产生影响与冲击会越来越大,如何摆脱国际油价对中国的绝对控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另外,国内石油市场的地域垄断是油价涨价无所顾忌的另一原因。一些国有垄断性石油企业被赋予了太大的权力,有专家说,国内石油垄断性局面不利于开展良好的市场竞争,对其价格也不能起到好的疏导作用。
投资过热是诱发因素
于同申教授认为投资过热是诱发物价上涨的一大原因,他说,投资过热会引起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层层推进从而带动了总物价的上涨。据悉,我国25年来投资年平均增长约15%,而2003年以来就超过20%的水平,2004年将超得更多。
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投资过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原因有三:外资和民营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地方政府项目投资增加以及国家为了解决资源瓶颈问题加快了原材料和电力行业投资步伐。
投资过热的复杂性在于综合了烫手的政府项目与过热的民营投资,企业的投资要顺应市场竞争,政府要保护自己的立项项目,如何平衡这其中的关系是解决投资过热的关键。
政府希望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能完美联合,打造健康的市场体制,但对于这个目标目前却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最起码的表现是中国的利率市场还没有形成。
通胀威胁考验政府
虽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副秘书长曹玉书公开否认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但现在“通货膨胀”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微微回落的物价并没有使人们彻底放松,有专家担心油价的高涨、未取得明显抑制的投资过热等因素会给通货膨胀带来压力。
陈东琪认为,总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导致货币供应量、信贷的超常规增长,出现货币发行过多的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不无道理,今年以来国内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一直在快速上扬,尤其是7月份上涨了5.31%,不仅超过了央行设定的5%警戒线,而且也是1997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更是比2003年CPI的1.2%平均涨幅高出3倍以上。不少人说通货膨胀已来到中国,并对中国的经济顺利发展感到担忧。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人士对记者说,人们不必为物价感到担心,物价已渡过了高峰期并已开始回落,这一方面是因为市场自动调节,另一方面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宏观调控。而对目前市场部分消费品的价格还居高不下的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的解释是市场价格存在一个滞后反应。
于同申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现象还处于预热阶段,属可控制范围之内,但是如果政府不采取相关措施,通货膨胀将会给整个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靠市场的自动调节能力已不能战胜物价的上升局面,这一轮的通货膨胀对政府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曹玉书曾表示,国家宏观调控会在通货膨胀前未雨绸缪,抑制其进一步恶化。
为防止价格总水平上涨过快,国家发改委在加强物价监管方面出台了许多文件,如《关于严格控制出台涨价项目的通知》,要求各地从严控制出台调价项目,保持市场基本稳定,规定了凡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月环比超过1%、或同比累计连续3个月超过4%的地区,暂停出台提价项目3个月;《关于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做好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检查的通知》和《关于对化肥生产用电价格继续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防止和平抑农资价格暴涨,保护农民利益。同时根据已出台电价、水价政策,理顺水、煤、电价格关系。
为了缓解能源紧缺,在唤醒人们的节能意识的同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制定《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把制定并实施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解决能源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政府加大了煤炭开采及管理能力,并增强交通运输能力以保证全国各地发电系统的用煤量;加速南水北调工程并积极治理水质污染;大力开展石油天然气节约和合理使用,继续发展国际石油贸易和合作开发并逐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和风险规避体系。
对于投资过热,国务院出台了控制电解铝、水泥和钢铁投资的103号文件,央行出台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贷款浮息制度,银行除了对信贷数量进行控制之外,还加强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票据交易、债券的吞吐、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
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曹玉书说不能掉以轻心,仍要密切关注物价变动趋势。
业内专家认为,宏观调控只能解决一些比较急迫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还是要靠深化改革,进行适合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