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今年我国粮食价格变动分析及趋势预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9-08  
    总体土来看,2004年上半年粮食价格涨势强劲,受夏粮和早稻增产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自5月份以来,粮食价格出现回落态势。全年粮食产量将呈现恢复性上涨,产需缺口缩小,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半年粮食价格将会呈现小幅上涨趋势。粮食价格上涨仍属于恢复性上涨,总体上利大与弊,不需要进行过多干预。今后政策重点仍应以提高粮食产量为主,关键是巩固和完善当前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2004年上半年粮食市场最突出的特点是,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实现了夏粮、早稻增产和秋粮播种面积增加三个转折性变化,粮食价格在前期持续走高的基础上逐步趋于稳定。但是,我国粮食产需缺口依然较大,粮食市场仍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构建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粮食增产,防止粮食价格大起大落仍应该是未来宏观政策的重点。

     一、上半年粮食价格变动的主要特点

     上半年,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粮食价格总水平与2003年同期和2003年12月份相比涨势强劲。2004年上半年各月粮食价格同比分别增长14.5%、17。5%、30,0%、33。9%、32.30%和32.0%,主要品种粮食价格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与去年12月份相比,6月份粮食价格总水平上涨16.9%,其中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分别上涨30.89%、10.21.%、14.9%、13.86%和20.0l%。

     第二,各月粮食价格走势呈倒V字型变动。l~4月份,粮食价格总水平一直保持强劲上涨态势,5月和6月份价格明显回落,开始止涨回稳,月环比分别下降0.5和.6个百分点。

     第三,不同种类粮食价格走势不同。与去年12月份价格水平相比,上半年稻谷、大豆、小麦和玉米价格累计分别上涨30.89%、20.0l%、14.90%和13.86%,稻谷和大豆上涨幅度大于小麦和玉米。从月环比变动看,稻谷和小麦5月和6月份的价格分别较上月有所回落,玉米6月份环比价格出现回落趋势,而大豆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态势。

     第四,生产者出售价格与集贸市场价格涨幅差异在缩小。第一季度,除;小麦生产者出售价格和集贸市场价格基本持平之外,稻谷、玉米和大豆的集贸市场价格涨幅均明显高于生产者出售价格。第二季度,稻谷和小麦的生产者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集贸市场价格。这说明种粮农民从粮食价格上涨中得到的利益逐渐增加,这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积极效应。

     二、上半年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在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减少,连续3年产不足需之后,2003年粮食的大幅减产拉开了近6年来粮食价格首次全面上扬的序幕。由于粮食需求的刚性,进入2004年以来,在第一季度粮食供给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加之对夏粮播种面积减少可能导致夏粮继续减产的预期,粮食价格继续延续去年8月份以来的上涨势头,到4月份达到最高点。进入5月份以后,随着夏粮和早稻增产已经成为事实,加之周期性因素和其他政策性因素,粮食价格开始回落。

     (一)国内粮食产量增加,缓解了供求矛盾今年以来,在中央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粮食价格上涨的拉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上半年,粮食产量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趋势。一是夏粮扭转了连续4年下滑的局面,产量突破了2000亿斤,增产4%以上,为1999年以来的首次增产,其中,夏收小麦产量约1700亿斤,较去年增长3%左右。二是早稻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局面,产量扭转了连续4年下滑的态势,约为670亿斤,比去年增力80亿斤,增长工0.7%。夏粮和早稻增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矛盾,是5、6月份国内粮食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

     (二)粮食出口大幅度减少,进口增加较快由于国家实施调控政策,上半年粮食出口量全面下降,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对稳定国内粮食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l~5月份,谷物累计净出口4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523万吨减少481万吨。从出口来看,1~5月份,小麦累计出口49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4.9%;稻谷和大米累计出口73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1.7%;玉米累计出口147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69.9%。从进口来看,l~5月份,小麦累计进口149万吨,同比增加813.6%;稻谷和大米累计进口3l万吨,同比增加83.4%。

     (三)国际粮食价格出现回落,对平抑国内粮食价格起到一定作用今年5月份以来,国际粮食市场现货价格持续走低,小麦、玉米、大米、大豆价格全部回落,加之近期国际海运费用降低(目前国际海运价格较前期降低了近一半)以及国家取消小麦进口增值税等因素,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也逐步回落,对平抑国内粮食价格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国内批发价格与进口价相比,玉米每吨低300元,小麦价格与进口价格(美国硬红冬麦蛇口港进口完税到岸价)基本持平,大米每吨高于进口价格(泰国破碎率25%大米黄浦港进口完税到岸价)100元,差价低于第一季度水平。

     (四)季节性因素有利于粮食价格趋稳作为大宗农产品,粮食价格的波动具有周期性因素。一般来说,每年的5、6月份,正逢夏粮收割并逐步上市时期,加之夏季粮食需求处于低点,以及夏季粮食储存成本较高,粮食加工企业不会大量收购粮食等因素,粮食价格一般会出现回落态势。

     (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影响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比如放缓商业信用贷款发放等政策,加之粮食购销市场放开之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政策也逐步趋紧,这使得粮食收购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企业周转资金减少,收储企业不得不放缓采购进度,缩减库存水平,对市场价格的上涨起到一定抑止作用。

     三、下半年粮食供求分析与价格走势预测

     由于粮食供求矛盾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全年实现粮食产销平衡尚需假以时日。从国际粮食市场来看,预计今年全球粮食库存将进一步减少,国际粮食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通过进口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和调控国内粮食价格的空间有限。加之受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以及国家实行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全国范围内治理公路超载超限活动和铁路运力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计下半年粮食价格在前期回落的基础上将保持小幅上升趋势。考虑到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预计第三季度粮食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u30%左右,第四季度翘尾因素明显减弱,粮食价格涨幅将回落至土5%~20%左右。

     (一)国内粮食产销缺口缩小,但实现产需平衡尚有难度

     从国内需求来看,粮食需求呈刚性稳定增长态势。粮食需求主要由生活用粮和生产用粮两部分构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人均口粮消费呈小幅度稳步下降的趋势,但考虑到新增人口因素,生活用粮需求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居民禽肉蛋奶的消费增加,饲料用粮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加之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工业用粮需求也有所增长。从近几年国内粮食需求的基本状况来看,粮食需求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总需求大致稳定在9600~9800亿斤左右。

     从国内粮食生产来看,今年以来,中央政府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加之粮食价格上涨因素的推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呈现“恢复性:—增加,主要表现为撂荒地复垦、单季稻改为双季稻、复种指数的提高、糖料等一些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减少而改种粮食作物,以及去年因灾未播的土地今年大多得以补种。根据有关部门调查,今年早稻和秋粮种植面积较去年大幅度增加,在去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仍将突破15亿亩。目前夏粮和早稻增产已成定局,如果气候正常,秋粮也丰收在望,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可实现9100亿斤的预定目标,全年粮食产量将达到9100亿斤左右,较去年增长5.8%。

     当然,从目前看,实现粮食增产目标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是下半年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潜在威胁因素不可低估,目前部分地区出现了洪涝灾害,未来气候状况尚难确定。即使今年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产需缺口减少,供求关系有所缓解,但是全年实现粮食产需平衡仍有一定难度。若按照9600亿斤的粮食需求量和9100亿斤的产量计算,全年粮食产需仍有500亿斤左右的缺口,其缺口需要通过库存调节和增加国外粮食进口进行弥补。不考虑今年,我国粮食已经连续4年产不足需,目前粮食总库存已经降至历史高位的一半左右。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03年末全国国有粮食总库存(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经销企业库存)为3607亿斤。经过上半年的消费,目前大致维持在3000亿斤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农户库存粮食还比较充裕,但是农户存粮主要用在自给性消费,加之国家“三补一减”(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以及减免农业税)政策的实施,农民负担减轻,以及农民对粮食价格的上涨预期,农民售粮积极性普遍不高。这就决定了下半年粮食价格不会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但由于产量增加,产需缺口缩小,粮食价格总体上不会有较大上涨,将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即使上涨,其幅度也不会很大。但是,如果发生大面积气候严重异常从而影响秋粮产量,产需缺口仍较大,在秋粮上市后则会出现粮食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这是因为,稻谷生产主要发生在秋季,稻谷目前库存最低,供求矛盾最为紧张,而且稻谷消费中有85%用于·口粮消费,需求弹性最小。

     (二)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将继续趋紧,依靠进口弥补国内产需缺口和调控国内粮食价格空间有限

     今年以来,国家实行降低出口退税率,取消小麦进口增值税,增加粮食进口配额等政策,以调控粮食进出口,收到明-显成效。但从国际粮食市场来看,粮食供求关系将会继续趋紧。

     据美国农业部今年5月发布的全球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显示,预计全球2004/05年度3种谷物(小麦、粗粮和大米)产量为19.2133亿吨,比上年度产量工8.3796亿吨增加了0.8337亿吨,但是由于需求的增加,全球期末库存为2.9665亿吨,比上年度预计数3.3615亿吨减少了0.395亿吨,全球粮食库存已经连续4年减少。因此,在国际粮食库存减少的情况下,国际粮食价格也将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从成本上考虑,国内粮食加工企业不大可能大量进口粮食,甚至一些粮食贸易企业会加快出口步伐,从而有可能进一步推动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因此,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内粮食产需缺口和平抑国内粮价的空间有限。

     (三)国家制定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将支撑粮价不会出现大幅回落

     为降低农民种粮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今年3月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先后发出通知,宣布今年早籼稻、中籼稻、粳稻和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公斤1.40元、1.44元、l,5元和1.44元。在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时,粮食经营企业按实际市场价格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由国家委托的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收购。最低收购价是参照今年第一季度的较高粮食价格制定的,因此,总体水平较高,分别高于去年同类粮食价格水平。由于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处于较高水平,为稻谷的价格提供了支撑。虽然国家没有制定小麦和玉米的最低收购价,但是粮食生产者会根据各种粮食的比价,决定小麦和玉米的心里承受价格,这就给粮食总体价格水平的稳定提供了支撑。

     (四)国家关于公路超载超限的治理以及铁路运力不足将加大粮食运输成本和调运难度

     据农业部统计,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种植面积增加有限,因此下半年粮食从主产区到主销·区的跨区域调运量将会继续增加,但是粮食的大量跨区域调运将会受到运输能力和运价因素的制约,粮食运输成本会随之增加,进而推动粮食价格上涨。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全国范围内治理公路超载超限。为确保公路设施完好,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整顿道路运输生产秩序,保护和鼓励合法道路运输,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决定,从6月20日起,由交通部等7部门组成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二是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由于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重要物资运输呈现“叠加”,态势,铁路运力明显不足,据新华社报道,目前铁路运输请车满足率仅停留在35%左右的水平。

     四、政策建议

     除个别品种外,目前粮食价格总体上尚未达到1996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仍属于“恢复性”上涨。如果以1993年的粮食平均价格为100计算,1996年粮食价格为219.6,2004年4月为199.6.2004年6月降为197.42。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食品消费占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小,粮食价格上涨对大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影响不大。对于粮价上涨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应主要通过增加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解决。考虑到粮食价格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粮食价格不宜进行过多干预。由于国内粮食尚未实现产销平衡,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增产仍应成为今后两年的工作重点。目前国内粮食生产潜力较大,对粮食市场的调控应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尽量减少行政性干预,防止粮食价格出现大起大落。考虑到当前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以及粮食潜在生产能力,为了防止今后粮食继续增产可能导致的粮食价格下降,维持粮食价格的稳定不宜出台新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关键是巩固和完善当前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三补一减”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落实农业税减免政策,尽快实现全国范围内免征农业税的政策目标。同,时,应该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扩大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规模和覆盖范围。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关键是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按照粮食实际种植面积给予补贴的办法。

     二是完善粮食价格保护制度,防止粮食市场化改革出现逆转。由于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不同,因此,在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的同时,应该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但是应该改变目前的最低收购价格制度的执行方式,主要是不再指定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的粮食经营企业,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的价差直接发放给种粮农民。

     三是协助和督促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实现产区和销区有效衔接。从当前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的区域分布来看,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没有呈现出与主销区同步增长的态势,从未来发展趋势上分析,这种格局将会继续延续,从而会导致粮食供需的区域间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不利于保护主产区种粮农民的利益,也不利于主销区粮食价格的稳定。因此,为保护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利益,缓解粮食主产区粮食库存和财政压力,保持主销区粮食市场的稳定,应督促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建立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鼓励主销区在主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

     四是完善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机制,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行调控十分必要。但是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控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尽量减少行政性干预。从目前出台的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来看,主要以行政性手段为主,其核心是禁止生产商涨价。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通过行政性的方式禁止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上涨,不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能力,也不利于长期内保证粮食的生产能力。建议尽快取消各种行政性的限价措施,制定促进农资生产的优惠政策,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从长期来看,要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必要时可以对粮食生产者实行农资直接补贴政策。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