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9-03  
    在北半球大豆丰产的利空推动大豆期价持续大幅下跌之后,其影响力有所减弱,近期美国大豆主产区的天气情况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8月23日,CBOT市场由于担忧美国大豆因为产区偏低气温而受损,同时交易商预期美国农业部将继续下调作物生长优良率水平,期价受到利多支撑,基金当日1万多手的买单推动CBOT大豆期价大涨了20多美分。日K线图上一根长阳突破了近期的低位振荡盘整区间,形成了筑底反弹之势。笔者认为,短期内大豆期价由于受到天气的利多影响和技术面的严重超卖而出现反弹是情理之中的事,但目前支持期价上涨的更多地是技术面因素而不是基本面因素。因为今年大豆供大于求的格局已基本确定,后市期价将会随着新豆的上市而下跌。以下是笔者对美国、中国和南美这三大大豆生产、消费地区进行的分析。

    一、美豆产量因不利天气而大幅减产的可能性很小

    近期美国大豆主产区的低温天气给CBOT大豆价格提供了一定的利多支持。美国农业部在8月12日公布的最新月度供需报告中预测美国2004/2005年度新豆产量为28.77亿蒲式耳,较上月下调了6300万蒲式耳,大大低于市场此前的平均测值29.65亿蒲式耳;预测平均单产为39.1蒲式耳/英亩,较上月下调0.8蒲式耳/英亩。此后,美国农业部又在8月16日公布的作物生长报告中下调了大豆生长优良率,从前一周的73%下调至69%,下调幅度是今年夏季以来最大的一次。

    虽然大豆作物优良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同期66%的水平要高;28.77亿蒲式耳的预计产量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大产量。由于目前大豆已经基本成熟,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早熟大豆的增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晚熟大豆可能出现的减产。相对去年高温干旱对大豆的损害,今年的低温天气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影响会小得多。而且从最近的天气情况来看,上周美国中西部大豆主产区的气温已经有所回升,降雨也有助于改善土壤墒情与单产前景,理想的天气有望持续到月底。因此,今年大豆优良率继续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产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大。

    二、中国产量增加与需求下降给豆价带来双重压力

    受播种面积扩大和良好天气的影响,我国今年将迎来大豆丰收年。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4/2005年度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为1058万公顷,较上年度增加7.6%,总产量将达到1800万吨,创下大豆产量的历史新高。我国大豆的丰收将大大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据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2004年1~7月份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1078万吨,同比下降12%。

    据中国大豆网统计,2004年第二季度,我国大豆压榨数量连续4个月处于低迷状况,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另据最新报道,我国证实首次在猪身上发现了禽流感病毒,将给低迷的饲料需求雪上加霜。另外,我国将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更加严格的豆油进口标准,要求进口豆油达到精炼油标准,因此进口商抢在豆油进口新标准实施之前大量进口。据《油世界》监测,中国在2003/2004市场年度的7、8两个月中,进口豆油采购量接近7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4%。假设在新规定实施之后,国内10月~12月豆油进口为零,则后期豆油进口累计量将比去年同期减少31.88%,但全年进口总量依然高于去年同期的22.97%。因此笔者认为,目前进口商增加豆油库存的行为已经基本结束,后期将主要以消耗库存为主。后期国内大量的豆油库存将会降低油厂对大豆的压榨需求。

    三、南美大豆销售缓慢限制豆价上涨空间

    由于前期南美新豆上市高峰遭遇中国需求“寒流”,且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下跌,因而巴西豆农惜售情绪较重,等待价格回升。而且由于近期美国大豆主产区的低温天气使得CBOT大豆期价受到支撑,更加重了南美豆农的惜售心理,以等待未来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的最新报告,截止到8月20日,巴西2004/2005年度新豆的远期销售仅完成了预计的4%,远低于去年同期21%及5年同期平均17%的进度;陈豆销售进度为73%,低于去年同期81%的水平。因此,随着国际大豆价格的继续反弹,南美农民的销售积极性将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遏制期价的反弹高度。而且由于南美今年新豆销售季节延长,可能与美国新豆上市形成冲突,增加大豆的供应量,压制价格的走高。

    纵上所述,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大幅增加,而需求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对于目前价格的上涨,我们只能将其看成反弹。随着后期新豆的上市,大豆期价下跌的概率较大,长期空单可继续持有。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