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粕:反向报告难改市场弱势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8-16
    美国农业部在上周四公布的8月供需报告中调低了2004/05年度美国大豆产量,USDA在完成2004/05年度作物第一次调查之后,预估美国大豆2004/05年度产量为28.77亿蒲式耳,行业分析师预估为29.4亿蒲式耳,美国农业部7月报告中的预估为29.65亿蒲式耳。

    

    受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利多刺激,CBOT大豆周四大幅收高,CBOT各月大豆合约每蒲式耳收高7-1/4美分至50-1/2美分不等。8月合约收高50-1/2美分至6.87-1/2美元。11月合约收高30-1/2美分至5.85-1/4美元。商品基金买入约6,000手。CBOT豆粕期货各月合约每短吨收高2.90美元至6.70美元不等,8月合约收高6.70美元至195.00美元,12月合约收高5.50美元至175.70美元。CBOT豆油各月合约每磅收高0.55美分至1.35美分。

    

    由于美豆期货合约的大幅反弹的刺激,导致大连豆粕全面跳空高开,连粕主力0409合约跳高80点以2749开盘,然而连粕市场在短期内的弱势已经是积重难返,虽有美盘的一针强心剂的刺激,其效果却难尽人意。9月合约开盘迅速上摸日内高点2800点位后,迅即展开了一波强烈的单边下行走势,尾市报收于2677点位。多空双方在上午有短时间的对峙和观望,然而在经过15分钟的休息之后,空头开始迅猛发力,多头也完全放弃了抵抗。由于9月合约即将进入交割月,投资者可更多关注于豆粕11月合约的价格走势。

    

    另外,对美国农业部调低大豆产量的预估的原因我们也要加以思考。一方面,大豆产量预估的下调主要还是受天气的影响,据全球气象服务公司发自堪萨斯城的报告,周二美国大平原北部到中西部大部地区的玉米及大豆产区出现异常低温天气,最高温度只有50到70华氏度,这要比8月份上半月的平均气温低了15到30华氏度。由于目前大豆正处于关键的灌浆期,因此持续低温天气可能会降低大豆质量。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排除美国人又在玩同样的把戏,农业部把2004-05年度新豆产量调为28.77亿蒲式耳,较上月下调6300万蒲式耳,市场平均测为29.65亿蒲式耳;平均单产下调为39.1蒲式耳/英亩,上月报告39.9蒲式耳/英亩;美国新豆结转库存为1.9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下调2000万蒲式耳,市场平均预测为2.51亿蒲式耳;美国陈豆结转库存为1.05亿蒲式耳,与上月报告持平。这一切数据的调整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营造利多紧张氛围,抬高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为自己产品的的销售创造好的价格。这与美国去年8月之后不断调低数据,制造利多,引发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何其相似,国内的投资者不得不警惕美国想要历史重演的可能。

    

    再次,美国农业部预估如果实现的话,当前的2004/05年度预估较2003年产量增加19%,较2002年增加4%,将是美国大豆产量第二大历史纪录。目前最高年产量为2001年的28.91亿蒲式耳。报告对巴西的产量预估维持不变仍然为6600万吨,较上年增产340万吨,对阿根廷的产量预估也维持不变为3900万吨,较上年增长500万吨。而国内预估的2004年的产量为1750万吨以上,是历史最好水平。因而从全球来看,2004-05年度的大豆的较大幅度的增产已经变得越来越现实。

    

    对后市影响最大的不确定的因素仍然是天气,预计美国大豆主产区反常的低温天气将持续到周四到周五,此后,一股周末的暖空气将使得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的下午气温上升到70到80华氏度,再次恢复良好的作物天气。但是也不能排除霜冻天气提前到来的可能性,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后市大连大豆和豆粕价格的走势在新豆上市前仍然存在反复的可能。长期来看仍可看空,投资者逢高可少量沽空,待行情确立后再加仓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