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上半年连豆市场走出了少有的跌宕起伏行情,从整体上看,上半年的行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年初到4月初的上涨行情。2004年1
-4月,国际市场对豆类需求十分强劲,美国大豆出口强劲,导致其国内豆类库存大幅下降,从而推动了国际大豆现货价格不断走强,也使得CBOT大豆期价冲破1000美分大关,创出1064美分多年以来高点。而国内连豆A409突破4000元大关,一度创下4100元/吨历史最高价;A411合约期价也从3100元/吨,最高升至3700元/吨。第二阶段是从4月开始的下跌行情,短短三个多月以来,黄豆连续从4月初的1064美分/蒲式耳跌至目前的570美分/蒲式耳附近,连豆A409合约从4月初的4100元/吨跌至目前的2760元/吨,连豆A411也下跌近1000元/吨至目前的2700元/吨附近,连粕409合约下跌1110元/吨至目前的2670元/吨。国内大豆期货价格到目前为止还未有止跌迹象。国内现货市场也受到来自期货市场下跌的打压,但总体震荡幅度小于期货。
对于自4月开始的下跌行情,我们认为:在4月末-5月初,美豆的反弹带动连豆出现小幅反弹,但连豆市场主动性买盘承接并不积极,反弹缺乏激情。再加上周边商品期货价格纷纷跌落,对大豆价格上涨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影响。随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国内所有期货品种均大幅下跌,连豆也不例外。在A409合约创下4100元/吨高点的同时,大豆现货价并没有跟随期价一同大幅上涨,而是保持了原有的理性价格变动区间,这就导致了大豆现货与期货的基差进一步扩大,从而引发了贸易商的大量套利抛售。另外,南美大豆上市,现货紧张的供求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缓解,引发了美国基金多头开始大举平仓。CBOT大豆下跌对连豆的下跌起到了助跌的作用。在连豆达到4000点以上时人气偏空,投资者参与多以短线操作,以前持有多头头寸的投资者也大量获利平仓意图明显,这是连豆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对于后市,我们认为,经过大幅下跌之后,后期跌幅将趋于缓和,但由于大豆市场人气受到重挫,市场信心仍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期价将以振荡下行寻求支撑为主。
基本面分析
全球大豆供求发生逆转
美国及中国新豆产量有望创记录的丰收给予国际大豆价格较大的利空打压,全球大豆供求关系将发生逆转,大豆供应从去年的严重紧张到今年的供过于求。但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产区的天气状况仍然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关键。今后的3-5周是决定大豆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左右大豆价格走势的关键时期,投资者需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果在未来的3-5周内,美国和中国的大豆种植地区没有发生严重天气灾害,大豆的价格趋势将继续向下运行;但如果出现异常天气,严重影响到美国及中国当年大豆产量,则势必会刺激大豆走出一波幅度较大的报复性反弹行情。
大豆进口的减少对国内将减轻国内大豆市场的压力,但在国内新豆上市以前,整体库存满足需求也是不成问题的。近年来,南美大豆产量增长势头迅猛,从进口大豆成本来看,南美大豆报价明显低于美豆报价,这将打压国内大豆和豆粕的价格。南美强劲增加的产量对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构成很大压力,对国内大豆市场产生一定的利空打击,该因素将限制大豆期价大幅走高。
从上面的基本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预期未来年度里世界大豆供应大幅增加、而需求相比保持平衡增长的前提下,对于未来大豆价格的走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未来3-5周的美国及中国大豆种植区的天气情况。按目前的情况趋势,如果没有比较大的干旱发生,逢高沽空应该作为一个中长期的交易方式。
技术分析
CBOT虽然美豆整体趋势已走熊,但由于大豆目前处于"天气市"中,后期大豆宽幅振荡的可能性较大,期价仍有机会向上反弹,因而我们也不宜过份杀跌。短期内从技术指标上看,KD值处于20以下的超卖区,短期内有可能进行横盘整理,其整理的上档将受前期由支撑转变为压力的内部阻挡线的压制。后期只要不出现很严重的天气灾害而影响大豆产量,则CBOT大豆期价走势仍将运行在漫漫熊途中。
进入7月上旬,在9月大豆持仓减少的同时11月大豆合约持仓急剧扩大至目前的近40万手,说明市场交易重心已向远期11月大豆合约上转移,11月合约现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盘面来看,在连豆11月大豆持仓逐渐增加的过程中,价格继续震荡下跌;均线处于空头排列,MACD仍处于零轴线以下,而长期压力管道仍然有效,说明大豆中期走势依然偏空。从11月合约价位的技术测量结果来看,如果短期内不能回升到2700元/吨以上,则其将继续下行,下跌目标在2458--2500元/吨附近。出于对后市天气的担忧,后市期价会出现一定的反复,但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反弹高度并不令人过于乐观,持续反弹只能寄托于未来天气恶劣变化。只要后市天气不出现异常,则大豆将继续振荡下行寻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