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棕榈油的冲击
目前,我国仍处在盛夏季节,国内气温普遍较高,也是棕榈油掺兑高峰。从各港口进口棕榈油出货情况来看,港口日交易量一般都在1500-2000吨,最高的达到3000吨/日,可见,市场需求之大。据悉,目前国内棕榈油行情与豆色拉差价仍然1200-1300元/吨左右,巨额差价使得棕榈油勾兑比例不断提高,抢占了豆油市场的大量份额。贸易商因此对市场比较看空,入市非常谨慎,二级豆油、豆色拉总体需求继续疲软。
二、大量进口豆油的到货压力
根据中国政府最新颂布的食用油质量标准规定,在10月1日之后,进口毛豆油只有质量标准能达到食用才可允许进口,而目前大量供应我国的南美毛豆油是不可能达到此标准的。由于担心政府会在10月份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限制豆油进口,中国进口商目前正抓紧签约订购南美豆油。据预计,近期我国进口豆油到港量将剧增,中国8月豆油进口将升到43万吨,9月豆油进口量在34万吨左右,加上6、7月份的到港量53万吨,四个月总共有130多万吨的南美豆油会运抵国内。这样,随着进口毛豆油的集中到货,将对最近一段时间内的国内豆油价格形成较大的压力,豆油价格面临再次下跌。
三、来自大豆市场的压力
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良好,新豆作物优良率高达70%,而国内大豆产区天气也总体较佳,新豆丰收在望,外盘大豆走势疲软,7月份出现崩盘,导致进口大豆到港成本迅速下降,中国买家已经开始采购美国大豆,豆油市场面临压力;而当前国内油厂使用的仍多以高价豆为主,由于后期到港进口大豆成本下降较快,油厂都希望抓紧时间压榨完当前的库存高成本大豆,各地油厂开机率将普遍提高,豆油供应随之增加;风调雨顺的大豆天气始终成为压制市场的主要利空因素。7月份美国现货市场已经出现崩盘,不排除8、9月份中国也出现崩盘,豆油现货价格将面临大幅下调的可能。
四、油厂大量抛货
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小包装食用油执行的是20年前制定的旧标准,新标准将在10月1日实施,新标准要求等级分明,详细注明用料来源是否使用了转期因原料,以及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同时,新标准还对食用油产品的酸值、过氧化值、溶 剂残留量等技术指标也有严格要求。目前油厂所存食用油,以及行销市场的小包装没有采用新标准,有关部门规定,凡不符合新标准要求的食用油,10月1日后将被禁售。这样,各油厂和商家为了赶在“十?一”前集中抛完手中豆油以及其它食用油,将不惜下调销售价格。另外,由于临近“双节”国内不少商场为促销小包装色拉油也有意下调价格,引导人们购买更多的小包装精制油,从而导致散装豆油总体需求更加疲软。
由上分析可见,目前国内豆油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只是暂时的,随着今后棕榈油冲击力度的加大,大量到货进口豆油的打压,以及来自大豆市场的压力,国内豆油市场需求将更加疲软,伴随油厂的大量抛货,豆油价格还可能继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