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部分油厂在高价位订购大量美国和南美大豆,由于交货时国际大豆价格大幅回落,国内大豆制品如豆油和豆粕价格也持续下跌,加上宏观调控使企业信贷资金出现紧张等因素,进口企业履行合同直接导致亏损,全行业总体陷入困境。
目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油脂企业在开工、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不尽相同。
近月到港的进口大豆成本存在一定差异性。华南大部分油厂目前开榨的进口大豆成本高达3800-3900元/吨,按照当地6150元/吨的豆油成交价格以及2850元/吨的豆粕实际成交价格来计算,压榨亏损仍达到300-400元/吨,造成近期开工率只有60%左右。
北方地区进口大豆压榨成本区间较大,从3100-3800元/吨不等,油厂现多正常开机,压榨利润更是有了明显好转,平均压榨利润达到200元/吨附近,内陆油厂始终都在观望之中。前期部分国际供货商为缩小亏损幅度,目前在港口以2800-2900元/吨的低价位加快出售因前期违约而无主的大豆来回笼资金,按照目前豆油实际成交价格来计算,豆粕出厂成本只有2200元/吨附近,这部分大豆压榨利润显然较为丰厚,有实力的油厂采购也比较积极。根据模型测算,后期新订大豆到港时,这个区域的利润水平将进一步扩大。
由于近期国内油厂进口大豆成本的差异性,豆粕销售策略也各不相同,压榨成本相对较高的油厂目前出货意愿较为强烈;压榨成本相对较低的油厂,出货较为稳定,没有跟随这波上涨行情,对市场价格的波动反应较为冷淡;另外,部分油厂受到库存和高温潮湿的压力,也希望尽快出货。由于大部分油厂近月到港的大豆进口成本都居于高位,因此,后期如果美盘大豆价格进一步下跌,对目前处于亏损状态的油脂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洗牌在所难免;如果国内豆粕价格近期出现反弹,后期分化也是必然的。总体来看,后期进口大豆的多少将决定企业的命运。
目前,国内进口大豆发证速度开始明显加快,大部分油厂仍以消耗库存大豆为主。现在,港口大豆库存为240万吨左右,7月份南美大豆到港量估计在150-160万吨之间,8月份估计将达到160-180万吨,9月份到港量初步估计在100万吨以上,在美国新季大豆供应市场前,基本能满足国内正常的市场需求。另外,油厂加大对进口毛豆油的采购力度,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大豆进口采购力度,预计整个第三季度中国市场的豆油整体进口量将会接近90万吨,这相当于400多万吨的进口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