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豆加工企业亏损原因
榨油厂的老总们形容2004年的市场形势一律用“严峻”二字。今年4、5月份,国际大豆价格从1064美分/蒲式耳的高点回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下跌到800美分/蒲式耳附近,跌幅近25%。也正是在这一期间,有关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因原料价格高企、经营亏损严重的消息不断传出。众所周知,原料价格的下跌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下降,也就意味着生产利润的相对增加。但原料大豆价格下跌为什么还会引发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大幅亏损?
说起榨油厂连续7个月亏损的原因,国营、民营企业认为,一是中国榨力相对过剩,大豆加工能力是实际需求的1倍;二是进口大豆超量,目前港口库存积压严重,库容十分紧张,即使7--8月不再有新大豆到货,这些大豆也可维持充足供应到9月份;三是下游产品价格上涨速度明显慢于由中国需求和美元贬值带动的上游原料价格的上涨速度;四是由以上因素导致的资金紧张,企业忙于套现、赔钱销售,而外资、合资企业借助资金优势主动降价销售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其结果是,局面如此下去,如果资金链断裂,最大的输家肯定是金融资源较少的民营企业。
但市场分析人士还认为,除以上客观原因,国营、民营企业在经营方面也有自身的问题,这其中,除了与进口大豆定价方式和同期大豆产成品豆粕、豆油价格大幅下跌等有关外,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没有很好地通过国内外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交易恐怕还是主要原因。与外资企业相比,市场风险意识不强。2003年油厂每吨曾一度盈利高达1000元,并不代表2004年还会如此。而在现货贸易中,国外企业如果每单交易没有进行风险管理,则被认为是在投机或赌博。
二、榨油行业如果用这样的应对措施会………
去年北半球大豆收割以后,CBOT大豆期货价格曾在750美分/蒲式耳至800美分/蒲式耳区间、国内大豆价格在3150元/吨至3350元/吨区间运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当时大豆加工企业已经能够根据来年的生产计划,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买进远期的大豆期货合约,来锁定生产成本,规避因未来大豆价格上涨而产生的经营风险。从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份,国内大豆期货价格跟随CBOT大豆从3200点附近最高上涨到4100点,上涨幅度与CBOT大豆市场基本相当,国内大豆生产企业也完全有可能通过在国内外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以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实现自己的生产计划和盈利目标,避免上述大幅亏损情况的出现。再退一步,即使当时生产企业没有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操作,那么当国际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上涨到历史高位时,生产商、进口商根据已经签订的大豆购买合同和船期,也可以判断出进口大豆的到港时间和自己所面临的价格风险。如果这时能根据合同时间和数量及时在国内期货市场上卖出相应的大豆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这些企业也完全可以在近期大豆期货价格每吨近千元的下跌行情中获利,从而弥补高价购买进口大豆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实际生产成本。再进一步试想,如果一个经营规范的大豆加工企业既通过大豆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锁定了自己的生产成本,又通过豆粕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锁定了自己的经营利润,那么它不但不会在此次大豆的大涨大跌中发生亏损,反而会获得双重的回报。由此可见,“以接近或超过4000元/吨的价格购买了进口大豆”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也不是导致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出现大幅亏损的必然原因。国内大豆生产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套期保值交易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或者已经参与套期保值交易,但却假套保之名行投机之实才有可能是目前大豆加工企业出现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大豆加工企业应认识到套期保值交易的本质是锁定成本、锁定利润而不是追求巨额利润,汲取以往的教训,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思路,通过相应的套期保值交易为今后的生产经营建立一道风险屏障,最大程度地减少原料或产成品价格的波动对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要在出现大幅亏损之后才回想起套期保值的作用。
三、大豆产业发展离不开期货市场
从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历程看,大豆是四大粮食品种中国家取消保护政策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受到国际冲击最大的品种,应该说大豆早在1996年就已提前加入了世贸组织。
经过六年多的发展,我国大豆市场与国际市场充分融合,大豆生产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保持稳健发展,榨油业则发展成为农产品加工行业中成长最迅速、风险管理意识最强、市场竞争力最强的行业之一,而这其中大豆期货市场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大豆期货市场为大豆生产流通提供科学的价格信号,合理引导大豆种植在大豆市场化、国际化的过程中,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作为一个日益成熟有效的粮食期货市场,在指导大豆生产种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期货市场价格的引导下,近年来,大豆生产较之于其它大的粮食品种如玉米,在产量与价格上始终比较稳定。从以往数据可以看出,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期货价格往往领先于现货价格一段时间,而在交割日期,期货价格自然回归到现货价格。这充分反映了在我国大豆现货价格波动较大的现实情况下,大商所大豆期货价格走势仍能与现货价格保持紧密联系,所提供的价格信号具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黑龙江农垦集团多年来通过利用期货价格的超前性和权威性,科学安排生产种植,解决了生产种植过程中的被动调整状态,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黑龙江农垦集团下属的120多个农场,都配有大商所的行情终端,可以随时了解到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在安排大豆年度种植面积时,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价格是最重要的决策指标之一。1995-2001年间,尽管大豆现货市场价格由于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变化较大,但在期货市场价格的引导下,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却始终比较稳定。以2000年为例,玉米、小麦、水稻价格持续走低,而大豆期货价格比较高。农场调减了其他品种的种植比例,而将大豆种植面积由680万亩调增到1200万亩。同时,期货市场的优质优价原则,也引导大豆质量的提升,黑龙江农垦在参与期货市场后,大豆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大豆期货市场为相关的大豆加工企业提供了理想的避险工具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为大豆相关现货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随着市场的不断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油脂、饲料等大豆相关企业依靠自身特有的行业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参与到大豆期货市场上来,回避大豆价格风险,改善企业经营。
以长期经营大豆相关产品的某公司为例,至今已经摸索出利用期货市场促进企业经营的有效途径。
首先该公司常年通过期货市场收购大豆。改变了以往集中采购、全年加工的传统经营方式,大大降低了库存,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同时保证了大豆原料的质量和采购资金的安全。其次,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避开价格变动风险,锁定正常利润。2002年,该公司由于担心价格上涨造成采购成本上升,他们择机买进5000吨大豆期货合约,三个月后,价格果然上涨,他们平掉期货市场的多单弥补了在现货市场采购产生的损失。该公司通过大连大豆期货市场采购现货、回避风险的同时,非常注重研究大豆期货价格的变化,使企业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根据未来市场供求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取得较为不错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都成为大商所的会员,利用大豆期货市场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许多大型粮食进出口企业如中粮进出口总公司、中国饲料进出口总公司、中谷集团等也参与大豆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以现货托底,期货套利,不仅回避了价格风险,而且增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可以说,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大豆相关企业经营中的得力助手。
3、大豆期货市场为大豆订单农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出口
发展订单农业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产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行订单农业过程中,粮食流通企业与签约的农户在生产前按约定价格签订收购合同,农民将其价格风险转移给了粮食流通企业。但作为订单农业的重要组织者的企业仍然承担着巨大的价格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订单价格是否合理,以及签约后粮价的波动。仅仅依靠单一的现货市场,粮食企业就只能被动地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这种风险极有可能转化为企业的巨额亏损。期货市场作为风险转移和风险再分配市场,为企业分散、转移粮食价格风险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黑龙江农垦集团根据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合理确定订单价格,同时通过开展大豆套期保值业务,锁定成本与利润,有效回避了订单农业中的价格风险。
4、大豆期货市场在国家粮食产业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因此,通过期货市场,国家可以预见某种商品未来的价格走势以及现货市场供求的远期矛盾,使国家可以正确地进行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如动用国家储备,重新制定收购价等,以影响商品供给,使市场供求趋于平衡,从而在宏观调控中保持主动地位。
同时,由于期货价格对各种价格影响因素尤其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反应极为灵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利用期货市场的市场化手段,快速渗透到相关行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