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豆粕周评(第2周)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4-07-14
(7月6日-7月13日),自上周四(7月8日)国内豆粕价格开始下降,比周一价格下降约30-50元/吨,幅度不大。7月12日和13日,国内大部分地区油厂的豆粕价格继续下降。每日下降30-50元/吨。

    7月13日,东海粮油44%蛋白的豆粕出厂报价比7月12日下降50元/吨,为2930元/吨;42.5%蛋白的豆粕出厂报价下降50元/吨,为2860元/吨。河北汇福豆粕出厂报价比7月12日下降20元/吨;霸州华农豆粕出厂报价下降40元/吨,为2880元/吨。山东烟台益海豆粕出厂报价为2920元/吨,比7月12日下降30元/吨,黄海豆粕出厂报价为2920元/吨,比7月12日价格下降30元/吨,成交价格为2900元/吨。7月13日,广东地区阳江豆粕出厂报价为3000元/吨,比7月12日下降50元/吨。

    近期,美豆和连豆期价双双下跌。7月7日和7月9日,连豆9月合约连续两日跌停;7月12日,连豆9月合约大豆期价比7月9日的下跌47元/吨;7月13日,连豆期价继续下跌,9月合约3069,比7月12日的下跌40元/吨,11月合约2781,比7月12日的下跌49元/吨。连豆的连续走软,拉动现货市场豆粕价格下跌。

    另外,自今年6月中旬到7月初,国内豆粕市场价格连续上涨,最后涨至2950-3000元/吨。如此高的价格必然抑制原本不算旺盛的消费市场。

    鉴于以上原因,豆粕价格下降,而且,短期内继续下降。

    但是,从长远来看,豆粕市场仍然看涨。预计,7月份进口大豆数量约为190万吨(其中包括6月份未到港的大豆);8月份进口大豆约为100万吨左右。这远远满足不了国内油厂的需求。

    饲料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豆粕价格下降期间,加紧进货,以防8月底到11月份期间豆粕价格大幅上扬。

    因为,我仍然认为,决定豆粕市场潮落潮起的因素,不是市场本身,而是政策。虽然近期,市场传闻,国家质检总局进境动植物检验检疫许可证的发放速度略有加快。但是,这对增加进口大豆的数量作用不大。

    最近国家质监局发布2004年第73号公告:进口许可证有效期由3个月延长至6个月,目的是减轻更多进口企业的负担。同时对进口大豆提出了新要求,在填写《动植检许可申请表》时要注明境外出口商和供货商名称,这样加大了进口难度。公告的执行日期是7月1日,申请批复许可证大约需要30个工作日。这就极大的约束了进口大豆的到港量,加大了大豆原料在8月、9月、10月短缺的危机。质检总局76号文对混有种衣剂大豆船货规定的处理方式如下,“如混有种衣剂大豆,应在卸货前进行挑选处理,符合中方相关要求后方可准许入境。挑选处理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出口商承担,否则将作退运处理。” 在一船大豆中挑选部分种衣剂大豆有如海底捞针,艰难无比。如此严格规定,基本上杜绝了混有种衣剂大豆货船入境的可能。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进口大豆的到港量。

    另外,至今尚有6-7船大豆货船停滞港口。因为无法付款。也因此增加了信用危机。

    以上原因给国际进口贸易商向中国进口大豆带来种种困难。致使他们向中国进口大豆将更加谨慎。后期,进口大豆怎能不短缺?豆粕价格怎能不高涨?油厂、饲料厂只能望豆兴叹。最终影响到千家万户的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