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大豆市场 » 正文

04/05年度大豆市场分析:总体呈现震荡下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7-11  

  美国CBOT大豆和我国连豆在4月初均创历史新高,但冲高遇阻后返身回落,并且跌幅近半,近远期各合约都曾出现连续跌停的单边下挫走势,期价屡创新低,持仓也随之不断减少,完全打散了当时市场的多头人气,这背后的实质原因就是大豆供不应求的关系已在逐渐改变,全球供应在逐渐恢复。

  一、全球大豆生产状况

  目前全球的大豆主要产区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它们的大豆产量之和占世界总产量的90%。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年间,这四个国家的产量比例发生了巨大变化,20年前美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4%,巴西占16%,中国占10%,阿根廷占5%,可是,随着全球大豆消费需求的强劲增长,90年代初期,由于全球大豆市场供求失衡所引发的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直接刺激了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种植,在加上90年代南美地区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最终使这一地区的大豆产量迅速崛起。到2001/2002年度巴西和阿跟廷的大豆总产量就超过了美国,目前美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巴西占到了29%,阿根廷超过中国占到19%,中国只占8%。

  (一)美国大豆的生产状况

  美国大豆总产量在1979年以前产量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世纪80年代中,由于播种面积下降,产量也随之下降,但由于单产提高,产量下降幅度要低于面积下降的幅度,90年代后期美国大豆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1年产量为7867万吨,占世界大豆产量的44.6%。但2002年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单产明显下降,当年大豆同比减产5.57%,2003年美国大豆产区生长条件再度恶化,产量减少到6718万吨,同比减少9.57%。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连续两年的持续减产现象。

  对此,美国今年将大幅提高播种面积,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的月度供需报告中的预测,美国04/05年度的播种面积将达到7540万英亩,比03/04年度增加200多万英亩。

  目前正直美国大豆的播种期和发芽期,4月份到现在的降雨是非常重要的,充沛的降雨伴随着夏季高温将会给大豆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月到4月末,中部大豆主产区的大部分地区,降雨水平都保持正常水平,只有偏东的印第安娜州、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州出现了干旱现象,此外,在东南沿海的大豆次产区中的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干旱。

  5月份中旬到现在,大豆主产区出现了持续大范围的的降雨,可以看出,偏东的印第安娜州、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州的旱情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东南沿海的大豆次产区中的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的旱情也得到部分缓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温斯康辛州、爱菏华州、伊利诺斯州和明尼苏达州降雨量非常大,超过平均水平100-150毫米,造成这些地区出现了一些洪涝,受此影响,有些地区刚刚播种好的玉米和大豆被淹没,或者冲走,需要补种,而现在已进入夏季,已经过了玉米的播种期,所以许多农民改播了大豆,这无疑增加了大豆的播种面积。

  此外,大量的降雨虽然造成一些地区出现洪涝,但大多数地区的土壤商情得到改善,而且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大豆开始快速生长,据美国农业部周度作物生长进度报告显示,美国今年的新豆截止到6月6日有85%已经播种完毕,这一播种进度不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81%,而且高于5年期的平均水平84%,同时,已经有70%都已经发芽,这个水平也大大高于去年55%的水平,以及5年期的平均水平63%。

  未来的播种和作物生长仍将受到天气的影响。下图是最新的干旱情况示意图,可以看到在东南沿海的乔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中西部大豆主产区的堪萨斯州和内部拉斯加州,以及南达科它州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旱。其余大豆主产区都未出现干旱。

  中西部大豆主产区的堪萨斯州和内部拉斯加州,以及南达科它州的干旱状况在这个夏天将大大改善;同时,位于东南部沿海大豆次产区中,南卡罗来纳州和乔治亚州的干旱状况在本季度会有部分改善。

  到目前为止,从大豆的生长进度看,大豆长势喜人,这个夏天如果降雨适量,单产将大大提高,明年的产量预计将又恢复性的反弹--产量大幅增加。据德国行业刊物《油世界》最新预计,美国2004/05年大豆产量将升至7,750万吨,较上年增产近1,20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的月度供需报告中的预测,美国2004/05年大豆产量甚至将达到8069万吨。

  (二)南美大豆的生产状况

  根据巴西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巴西03/04年度(10-9月)的播种面积(为2120万公顷,)比去年增加15%,据Celeres的数据截止到5月7日,巴西大豆收割已经完成98%,由于受到亚洲锈病的袭击,平均单产(仅有2358公斤/公顷,由个别省去年为4200公斤/公顷,降幅43%)较去年下降15.5%,所以预计产量为5002万吨,比去年实际产量5150万吨下降2.8%。这个产量预测与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商品供应公司上月公布的5020万吨十分接近。

  据阿根廷农业部,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在1395万公顷以上,高于去年1260万公顷,阿根廷谷物交易所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6月13日,阿根廷大豆收割工作完成了97.2%。阿根廷农业部6月17日公布的预测,阿根廷农业部本周四公布的2003-04年度大豆产量预测数字维持3200万吨水平不变,较上年度下降8%。据USDA预测产量将达到3400万吨。

  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的月度供需报告的预测,巴西04/05年度的大豆产量将达到6600万吨。较今年增加30%以上。阿根廷04/05年度的大豆产量将达到3900万吨。较今年增加20%以上。

  (三)中国大豆的生产状况

  从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10年来的变化看,大豆产量与播种面积的整体变化相同,近三年来,国内大豆产量稳步增长,但增幅均不大。2002年和2003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虽有不小扩增,但由于主产区遭受自然灾害,产量提高并不多。在这十年来,中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实际增幅与巴西、阿根廷和美国相比相差很大。说明在这十年当中,由于国内农业产业政策的影响,国产大豆受重视的程度并不高。这种过年上的差距,在近几年国内大豆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中不断得以体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高蛋白、高油类作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我国国内大豆的产量并没有同比例增加,中国不得不大量进口国外大豆。正如上所述,美国大豆在2002、2003年遭遇连续减产,这使得国内国际大豆价格纷纷高启,对我国豆农来说,收入大大提高。这将刺激豆农积极增加今年大豆的播种面积。

  据我国农业部统计我国油类需求旺盛,并且种大豆收益高于种玉米,所以今年我国东北农民计划提高13%的大豆播种面积,据有关消息称我国今年总的播种面积增加5%,达到创纪录980万公顷,预计明年大豆创纪录将增产9个百分点。

  二、全球大豆需求状况

  全球大豆消费几乎和产量是同步增长的,全球大豆产量在1979年为7458万吨,而在2003年增长至18912万吨,增幅为153.6%,全球大豆消费量在1979年为7228万吨,而在2003年增长至19537万吨,增幅为170.3%。并且从目前的情况看,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全球大豆使用还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全球在2004年大豆总消费量将达到2.1077亿吨。

  近几年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畜、禽、蛋和植物油的需求,压榨业迅猛发展,大豆消费除少部分用于食用外,大多数都用于制油加工,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压榨能力的连创新高,使得油脂压榨行业已经成为拉动大豆需求最为主要的力量。其年加工消耗量占大豆总产量的80%以上。压榨用大豆的据对数量也在逐年增加,1979/80年度世界用于制油加工的大豆为6002万吨。2003/2004年度上升到1.6857亿吨,增加了10855万吨,增幅为180.9%。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世界大豆消费尤其是压榨消费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各国的情况却不尽相同。目前全球大豆消费国主要在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欧盟,占世界消费总量比重达80%;次要消费国在印度、墨西哥、日本,占世界比重为8%;再次为台湾地区、泰国、加拿大、南韩、印尼,占世界比重为5%。据此,我们主要分析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的情况。

  1、 美国消费特点分析

  在全球总消费增加的过程中,美国的消费占全球消费是逐年递减的,这与它在世界大豆主产国中的地位下降是相对应的,同样的道理,导致它的压榨量占世界压榨量的百分比也是逐年递减的。这是目前美国消费的主要特点,虽然相对比例减少,但绝对数量依然增加,这和它的产量的逐年增加是相适应的,和世界对豆油和豆粕的强劲需求也是相适应的,这与世界消费变化趋势是相符合的。

  2、 巴西消费特点分析

  巴西消费情况的变化比美国的情况,总体相对平稳,其国内消费总量占全球消费在前十年有所下降,近几年有所回升,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压榨比例趋势图以及中看到,巴西近四年的压榨水平出现了显著的提高,这一点在巴西消费结构图中,从绝对数量上也明显表现。

  3、 阿根廷消费特点分析

  阿根廷国内总消费量的大趋势也是逐年增加的,这和它的产量的逐年增加是相适应的,和世界对豆油和豆粕的强劲需求也是相适应的。阿根廷国内总消费占世界总消费在这十几年中是缓慢稳步的增长的,1987/88年度总消费占全球消费的5.85%,1989年到1993年总消费占全球消费的7%左右,近两年水平稳定在13%左右。由于阿根廷国内消费中用于食用的数量一直很稳定,从1990年开始一直为1万吨;饲料、种用、损耗也很稳定,一般占国内总消费的5%以内,所以压榨用大豆占总消费的比例也稳定在95%,所以其国内压榨量占全球压榨的变动情况与消费变动相类似。

  4、 中国消费特点分析

  中国的大豆种植和消费历史悠久,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中国的大豆消费在1985年之前比较稳定,年消费量在800-950万吨,压榨用量在148-180万吨,占国内总消费的18.2%-19.9%。

  (2)1986年-1992年,是压榨量小幅上升的阶段,年消费在876-1015万吨,压榨用量在360-470万吨,占国内消费的36%-44%。在这一阶段中国总消费和压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是在逐渐下降的。

  (3)1993年-1997年,是压榨量快速上升的阶段,年消费在1400-1900万吨,压榨用量在750-1260万吨,占国内消费的53%-63%。

  (4)1998年至今,是压榨量巨幅增加的阶段,年消费量在2200-3600万吨,压榨用量在65%-74%。与前几个阶段相比,中国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消费量和压榨量都飞速增加;尤其是压榨占总消费的比重急速上升。

  在后两个阶段中,从全球主要消费国消费比例趋势图和压榨比例趋势图中可以看到,中国消费水平和压榨水平占世界总水平的比例都在不断提高,增长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此外,总消费与压榨量的差距(主要是食用消费,饲料、种用、损耗占极小部分)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食用消费的大豆数量基本稳定在500-670万吨。

  近几年虽然我国经济出现快速发展,但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明显,在豆类产品的消费结构上也存在很大差别,据统计2002年我国的人均豆粕消费量只有12.2公斤,而美国人均消费却高达105.5公斤,这说明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在豆粕消费上还是有大幅增长的空间,而对豆粕消费的增长势必会拉动作为压榨原料大豆的消费需求,这正是我国近几年成为全球大豆消费增长点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大豆的消费是与其国情紧密联系的,在发达国家中,由于其经济已经进入繁华期,国内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增长变的缓慢,反映到大豆消费,总体上就表现为稳定,所以在全球大豆消费快速增长中,其消费比例就会相对下降。上述美国的消费情况就是很好的证明,而事实上日本、南韩、台湾等地区的情况也的确如此。

  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内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增长都是极为迅速的,所以对大豆的消费就表现为十分旺盛,消费量猛增,是世界大豆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南美的墨西哥、印度、印尼等国家的大豆消费情况就类似于此。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大豆消费的这一特点将更加突显。

  三、全球大豆贸易状况

  1979-2003年全球大豆进出口总量(百万吨)

  全球大豆贸易总量在过去25年间增幅近100%。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大豆需求的增长,世界大豆贸易量也不断增长。特别是在1997年以后大豆贸易连续突破4000万吨和5000万吨的新台阶,2003/2004年度将达到6585万吨的历史新纪录。

  1、从出口方面看,美国、巴西、阿根廷尾世界大豆主要出口国。1990年到2003年,这三国的大豆出口量一直占到全球大豆出口的87%-93%,2003年,这三个国家大豆出口量占同期世界大豆出口量的91.9%。预计在未来若干年内,这种格局仍然不会有较大的改变。

  其中,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输出国,从下图可以看到美国的出口量是总体比较稳定的。1981年度美国的出口量在25.28万吨,到1988年下降到14.34万吨,到2002年度出口量有恢复增加到28.44万吨,2003年由于产量的锐减,使出口量下降到24.49万吨,但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4年美国大豆出口量将达到28.99万吨。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随着近几年大豆需求的迅猛增长,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量也大幅增加,从图上可以看出,尤其是巴西大豆的出口量,1995年之前出口量在2-5万吨,1995年达到8.36万吨,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03年巴西大豆出口达到21万吨,较1995年翻了5倍还多。创历史新纪录。预计2004年出口将达到23.2万吨。这完全符合其产量增加的特点。

  阿根廷的情况与巴西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增幅比较缓慢,1995年出口量为2.09万吨,2002年达到8.71万吨,翻了4倍多,近两年内出口量稳定在8.7万吨左右,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4件出口将达到8.82万吨。

  此外,进一步分析上面三个国家的大豆出口情况,可以看到近几年全球大豆出口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主要出口国在全球大豆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下图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过去十几年中,美国大豆在国际大豆出口市场的份额出现持续的下降。在1995年,美国大豆出口占全球大豆出口总量的71.51%,而在接下来的9年中,其大豆出口份额下降了30%,在2003年度,其大豆出口份额仅有41.48%。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南美地区不断增长的大豆产量与美国大豆在全球范围内所展开的市场争夺。

  巴西在1995年以后、阿根廷在1996年以后,其大豆出口在全球大豆市场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尤其是近几年南美大豆的市场占有率出现的快速增长势头。1995年时,巴西大豆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只有10.65%;1996年时,阿根廷大豆份额只有2.1%,而现在,两个国家的大豆出口量已经分别达到全球大豆市场的35.84%和14.98%。2003年两国出口总量占到全球大豆出口市场的50.82%,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大豆出口地区。可以看出,随着南美大豆产量的增长,美国大豆在全球大豆贸易中的份额会越来越小,最终将会动摇其全球大豆定价中心的地位,有消息称,美国芝加哥交易所也正在考虑推出南美大豆的期货交易,这将使大豆价格更趋全球化。

  2、从进口方面看,欧盟、日本、中国、东南亚和墨西哥是全球大豆主要进口国(地区),其中,中国大豆进口量近几年来迅速增加,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近五年来,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大豆产量近几年来始终徘徊不前,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较前几年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对豆类的消费大幅提高,这个原因造成国内供需之间缺口不断增大。

  目前,国内正在是使得国家大豆振兴计划主要目的就是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提高国内大豆产量,以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使中国大豆进口总量达到一个相对平缓的稳定过程,收敛进口大豆数量激增的情况。

  但是从目前国内大豆生产状况看,短期内是无法大幅提高的,仍然只有不断的增加进口来填补大豆缺口。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大豆进口在未来几年有进一步增加的潜在动力。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4年中国将进口24万吨大豆。较2002年的历史最高纪录增长12个百分点。

  四、全球大豆库存水平

  商品库存水平的变化直接反映了该种商品的供需对比情况的变化,有助于投资者正确把握商品市场的价格运行趋势。

  (一)全球大豆库存变化情况

  从全球大豆库存变化情况来看,出现了3次较低的库存。第一次是在1983/1984年度,曾经达到696万吨的最低值,当时的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达到了牛市的高峰,随后3年库存快速增长,直到1994年以前,库存水平保持在1700-2300万吨之间。

  但在1994-1996年的三年,库存有快速下降,在1996/1997年度,库存第二次达到历史低点1437万吨,整个大豆市场价格也出现了不断上涨的牛市行情。之后的七年之中全球的大豆库存呈现稳步上涨格局。到2002/2003年度达到创纪录的3972万吨。

  可是在去年,也就是2003年,由于美国和中国大豆减产严重,世界大豆库存较上一年度下降了近17个百分点,达到3301万吨,这是第三次历史低点,在此期间,世界大豆价格又一次出现强劲上扬的走势。

  由于大豆价格上涨,全球大豆收益也大幅提高,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的农民都纷纷提高来年大豆的播种面积,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4/2005年度全球的大豆库存又将创纪录的达到4669万吨。这也预示着全球大豆价格水平将跟随走低。

  (二)美国大豆库存水平

  从下面的美国大豆结转库存变化情况来看,历史上在1983年、1988年、1996年和2003年有四次美国大豆的结转库存创当时的最低水平,参看历史价格运行图标不难发现在这四次正好对应CBOT大豆起家的高位区间,这种情况更进一步的证实了商品结转库存数量的变化对商品市场内在供求格局的反映。

  就拿2003/04年度来说,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03/04年度美国大豆结转库存为1.15亿蒲式耳--近2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于此相应,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也结束了6年的熊市行情,走出了一波令人振奋的牛市行情。但是,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的预测2004/05年度美国大豆结转库存为2.2亿蒲式耳,较2003/04年度增加91%,结转库存水平的大幅提高暗示着2004/05年的美国大豆市场可能不如2003/04年那样乐观了。

  (三)南美大豆库存水平

  目前南美大豆库存维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历史上最低的数值出现在1996/1997年度,仅为747万吨,但当时南美产量也不高,2002/2003年度南美地区的大豆结转库存为2765万吨,达到历史最高纪录,2003/2004年度有所下降,但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2004/2005年度,南美结转库存将创纪录的达到3350万吨。

  1996年以前,大豆结转库存比较波动但总体水平较低,1997年后大豆的结转库存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与当地的农业政策和国内经济形势有直接的关系。

  就南美大豆主产国巴西来说,在大豆产量方面90年代之前,巴西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农业政策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政府政策对大豆产业的发展的阻碍作用远远大于补贴支持作用。当时的大豆产业发展得益于巴西及其有利于发展大豆作物的自然禀赋、国际市场上旺盛的大豆需求。较低的产量是较低库存的主要原因。

  90年代时,巴西政府的市场化政策对巴西大豆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关键性措施是: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科研体制和适宜的科研方向对提高巴西大豆单产、抗病性和区域适应性做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其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在出口贸易方面,政府对大豆出口的进行了限制,使得大豆库存逐年上升。阿根廷等其他南美国家的情况与巴西相似。

  但尽管如此,这些库存仍然未能对国际市场造成很大压力而基本上停留在这一地区。因此,目前国际大豆市场价格运行趋势并为及时反映南美库存水平的变化,但是随着南美地区大豆库存的持续增加,对国际大豆市场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四)中国大豆库存水平

  中国大豆结转库存水平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几乎是没有的,1996年以后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的大豆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随着进口量的快速增加,国内结转库存大幅上升,之后经过一年时间再度回到低谷。在过去8年中,国内结转库存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形态,基本上经过3年的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底部。在1998/1999年度、2001/2002年度中国大豆库存都出现了比较低的水平,而此时也正好对应国内大豆价格的高涨时期。2001年国内开始实施转基因政策,当时国内大豆结转库存为491万吨,2002年由于国内大豆进口量大幅减少,2001年的库存被大量消耗,到2002年期末时仅有210万吨左右,这直接导致2003年年初国内大豆供应严重不足的局面。2003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超过2000万吨,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就是用来弥补国内较低的大豆库存。从上图可以看到,2002/2003年的库存回升到了447万吨的水平。但是2003/2004年度由于国际大豆数量有限,中国进口大豆的速度有所下降,同时国内的消费需求却保持旺盛,使得结转库存又大幅减少,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04年我国结转库存仅为225万吨。

  随着国内大豆消费数量的不断提高,国内大豆安全库存水平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1998年之后,安全库存水平在震荡中有所下降。一般来说国内大豆库存的安全水平应当为持国内正常情况下2个月左右的用量,按目前国内大豆压榨和食用量计算,这个安全库存水平应该大致保持在420-450万吨左右,低于这个数字国内大豆市场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就像2003/2004年国内大豆市场几个的暴涨一样,今后如果国内大豆库存水平出现大大低于安全水平以下的时候,大豆市场还会出现大幅上涨,对此政府不得不在来年对进口大豆放松管制,以增加进口弥补库存。据最新预测,中国2004/2005年大豆进口数量价达到2400万吨,库存将恢复到445万吨。

  五、行情回顾及展望

  2003年8月份在美国、中国大豆均大幅减产的刺激下,全球大豆市场在2003年8月到2004年4月初走出了一轮牛市飙升行情,但从4月初以来,全球大豆主产国都不断增加大豆播种面积,准备大幅增加今年的大豆产量,受此影响,全球大豆期货市场尤以CBOT和DCE为代表,价格一路下滑,结束了长达8个月的牛市行情,转入熊市,但在新豆上市前,紧张的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强劲的需求,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一)2004年第一、第二季度大豆走势回顾

  1、 一月份美国疯牛病的出现导致肉骨粉在美国禁用

  2、 2、3月间亚洲部分地区禽流感流行引发豆粕需求短期锐减,间接打压大豆价格。

  3、 3、4月间南美大豆遭遇亚洲锈病的袭击,单产大幅减少,产量受到影响

  4、 4月份后人民币、美元面临升值压力,大豆价格一路下跌

  5、 进入5月份,大豆进口成本高启,国家信贷紧缩,使国内油厂面临资金周转危机。

  6、 5、6月间巴西大豆质量不合格,大量遭遇中国质检拒收,使国内油厂转向国内市场,价格出现反弹。

  (二)2004年夏季到2005年夏季大豆走势展望

  随着2004年4月份全球大豆牛市行情的结束,熊市行情的开始,大豆基本面供需失衡的状况将得到逐步改善。市场将更多关注北美、中国新豆上市前的生长、收获的全过程,以及各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尤其是美国和中国是否升息等热点题材。此外,CBOT大豆基金的持仓变化也非常值得关注,尽管CBOT大豆自1064美分/蒲式耳下跌了200多美分,但我们注意到基金始终保持着净多头持仓状态,这似乎也预示着基金对近期CBOT大豆期价仍保持一定程度的乐观看法。

  从技术上看,以连豆411合约为例,经过持续的大幅下跌期价目前已经进入了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2月份形成的2850-3050的整理箱体,技术上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而CBOT大豆近期也在850美分/蒲式耳的水平获得了有效的支撑,随着CBOT大豆近期合约重返900美分/蒲式耳上方以及连豆409合约突破3400元/吨的阻力,大豆期价的阶段性反弹已经展开。从大的形态上看,连豆411合约正在以2850为颈线构筑一个大型的复合头肩顶形态,从头肩顶形态的对称性特点考虑,连豆本轮的反弹应持续到8、9月间,也即409合约进入交割前后。从空间上看,连豆411合约自4月初高点3705到6月中期低点2872整个跌幅的0.382的水平,即3190-3200区间将成为本次反弹的主要目标。经过本次反弹蓄势,我们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大豆期价将再归熊途。

  综上所述,2004/2005年的大豆市场可能会总体呈现震荡下跌的走势,但鉴于未来大豆生长、收获时的天气、病虫害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其下跌的过程将是曲折的。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