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大豆市场 » 正文

中巴大豆纠纷未了 国内企业生死在即(一)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7-11  

  从发现第一船“问题大豆”,到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对有关国际出口商和供应商暂停向中国出口大豆的禁令,再到解除这一禁令,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业内人士称,我国对“问题大豆”进一步检查和观察的时间太短,

  所以就没有理由让有问题的大豆进入国门。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人士表示,对部分国际进口商和供应商解禁是有条件的,同时执行零污染的标准。

  7月1日,记者在大连与华农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广富见面,李广富对记者说:“国家有关部门严查巴西问题大豆的工作很到位,但观察外方整改的时间太短,海关应该对国民和国内企业负责。”大连华良集团董事长王政良也作出同样的表示。

  6月25日,当记者拨通黑龙江九三油脂公司总经理田仁礼的手机时,他正在机场候机。未待记者提问,田仁礼开口就说:“是要说大豆的事情吧,我的意见很明确,不能放行,绝对不能放行。否则,我们对人民的健康没法保证。另外,一些居心叵测的跨国公司将得寸进尺,使我们在以后的农产品进、出口上处于被动。”

  以上记者采访的三家企业都是目前国内大豆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由于他们都曾与国外出口商有进口巴西大豆的合约,所以也都特别关注一个多月来已掀起不小波澜的中巴大豆贸易纠纷。

  今年4月18日,厦门检验检疫局在一艘装有5.9万吨巴西大豆的外轮上,发现7个船舱表层都均匀混有表面呈红色的大豆。检测结果确定,这些进口榨油大豆中包裹了含有萎莠灵、克菌丹等农药的种衣剂大豆。种衣剂是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有关助剂制成的悬浮型农药,用于种子包衣,防治农作物苗期病虫害。种衣剂大豆混入用于食用油和豆粕的大豆原料中,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4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就将从巴西进口大豆中发现的严重违规情况正式通报巴西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希望巴西采取有效改进措施。

  5月17日和22日,广东、福建检验检疫局分别在进口巴西的大豆中再次发现混有红色种衣剂大豆,在两家出口商和4家供货商中,有两家供货商已于5月10日被国家质检总局通报暂停向我国出口巴西大豆。

  由于接连出现从巴西输入我国的大豆中有红色种衣剂大豆,国家质检总局连续发布公告和警示通报,并暂停了包括国际大粮商嘉吉、ADM和邦基等在内的23家出口商和供货商向中国出口大豆。国家质检总局6月15日发布公告还要求各个港口的质检部门仔细检查大豆船货。截止到6月18日,已有5船约30万吨的巴西大豆因为查出混有种衣剂大豆而被“禁止入境”。

  时隔不到10天,6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另一则公告。公告称,为保证食品安全卫生,防止输往我国的大豆中混有种衣剂大豆,巴西政府和出口商从2004年6月11日起,加强了对大豆的生产、仓储、运输、装船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查验和监管,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问题。鉴此,国家质检总局决定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恢复质检总局有关文件规定暂停的23家出口商和供货商向我国出口巴西大豆的资格。2004年6月11日前已启运在途的巴西大豆,如混有种衣剂大豆,应在卸货前进行挑选处理,符合中方相关要求后方可准许入境。挑选处理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出口商承担,否则将作退运处理。

  一些海外媒体和国内企业都把国家质检总局最后与巴西的谈判结果,说成是对问题大豆的“放行”,认为目前中国准备实施巴西的临时标准,也就是“一公斤一粒种衣豆”。为此,记者在7月1日电话联系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他说:“市场上的一些理解是错误的。国家质检总局肯定会把好国门,我们将坚持国家标准,也就是零(污染)的标准。”刘兆彬同时表示,由于我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量大,而且是每一批的时间不同,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中巴就大豆贸易再次谈判也是很可能的。

  国内企业坦言,坚决抵制巴西问题豆,一方面是因为这关系到国内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是国内大豆已严重过剩,众多企业正面临危险境地。他们无奈地表示,由于跨国公司的诱导使国内企业过量进口,国内大豆库存量增大直接导致大豆、豆油和豆粕价格走低。高买贱卖的现实,使本来因重复建设而过滥的国内大豆企业经营状况雪上加霜,一些龙头企业也一度陷入停产、甚至破产的境地。

  大豆贸易商北京珂玛美嘉粮油公司总经理徐建飞表示,问题大豆的发现不是要控制大豆进口的原因,而是条件。此次由于“红豆”问题所导致的中巴大豆贸易纠纷不应成为我们要瞩目的焦点。“种衣豆”事件所凸显出来的国内大豆加工业的一系列痼疾:盲目重复建设豆制品加工企业,造成大大超过消费需求量的加工能力;过量的加工能力和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导致各自为战;盲目进口。徐建飞说,国内大豆及豆制产品库存的加大,将使国内大批企业面临破产。其中受损最大的将是与农民签下订单的龙头企业,而他们的倒下又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利益。当前大豆进口量的控制,已关系到我国大豆产业链的存亡。

  大连华农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广富告诉记者,由于大豆库存和豆产品积压的数量不断加大,集团在全国的7个分厂已停产一月有余。他说,目前每个厂月亏损400万元,集团每月亏损近3000万。7月2日,记者来到大连华农集团金州分公司看到,卖不出去的豆粕从仓库堆到屋外,厂区的空地上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据说,集团金州分公司已停产一个多月,厂区内也没有几个人,车间里也没有机器声。

  ? 据记者了解,黑龙江、辽宁、山东等地的一些大型大豆加工企业都由于相同的原因,实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停产。据业内人士估测,我国大豆加工业已出现全面亏损的局面。据了解,目前我国大豆除自产供应外,需求缺口在1800万吨左右。而2003年却进口了2074万吨,超过有效需求300万吨。今年大豆进口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1-6月进口很可能突破1000万吨。6月底大豆积压500万吨,另外,目前豆粕积压也有100多万吨。如果两项相加,就相当于积压大豆600万吨。这种情况表明,大豆进口严重超过了实际需求。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进口,大豆积压将进一步恶化。

  据了解,目前大豆过量进口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加工能力过剩形成虚假需求,导致进口严重超量。目前全国的加工能力约7000万吨,而市场对大豆的实际需求只有3000万吨。所以加工企业对此没有清楚的认识,就不能改变超量进口的现实。二是国家进口管理制度不稳定,导致企业难以作出正确的采购计划。具体表现为:市场按往年习惯,预期今年4月20日转基因政策转换时会安排30天的进口空档。但是今年政府的做法恰恰同以往两年不同,不再安排30天进口空档,在时间上完全放开,导致全国总体进口数量比往年同期增加150万吨。三是去年12月“大豆采购团”赴美时,集中采购了250万吨大豆。四是禽流感疫情导致豆粕需求大幅度下降,使进口过量问题进一步凸现。

  记者利用10余天时间采访了黑龙江、辽宁、山东、福建、四川等8个省区近20家大豆加工企业,他们明确表示:如果不采取措施控制大豆过量进口,我国大豆行业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将面临一场灾难。其表现是,加工企业陷入困境。去年12月到今年6月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出现全面亏损。再加上从4月中旬以后的大豆都是高价豆,每吨大豆进口成本达到4400元,而目1加工一吨大豆只能收回3300元,所以亏损形势将进一步加重。民营大豆加工业走向全军覆没的边缘。民营企业由于在风险控制经验、资金实力方面与跨国公司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当行业竞争加剧时,便会受到伤害。如果占市场份额70%的民营企业全面倒闭,则银行将新增大量不良资产。按1000吨日生产能力投资1亿的建厂成本计算,则全行业民营企业倒闭的损失将是200亿。目前跨国公司正在我国进行战略布局,他们一定会借民营企业处境困难之机乘虚而入,垄断大豆加工业,操纵市场价格,使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今年国产大豆将出现“卖豆难”,5000万豆农将再次遭遇“增产不增收”的境地。由于大豆豆油的大量进口,目前正在上市的菜籽价格已经从5每斤月底的1.7元下降到1.2元。按1200万吨菜籽产量计算,我国菜籽产区的农民收入减少了120亿元。对此,目前产区农民反响已相当强烈。(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