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政策性因素的干预是影响国内大豆进口进程的关键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7-11  

  六月下旬,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取消23家国际贸易商对华出口巴西大豆资格的禁令后,日前,巴西对中国大豆出口业务已经恢复正常,对华装运大豆的船只正在驶出巴西港口。部分贸易商也证实了这则消息,港口确实有数艘大豆货轮驶往中国。但鉴于目前中国大豆市场的现状,部分业内人士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中国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大豆进口会有如此反差,笔者认为,政策性因素是影响国内大豆进口进程的关键,具体分析如下:

  国家大豆进口政策威慑力持续扩大

  仔细审视国家质检部门近期公布的几份公告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部分业内人士会提出上述疑问,第73号公告第二款:“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发布有关禁止进境公告、禁令或警示通报后,已签发的有关《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自支废止和失效”,这样一来,中国买家和国际贸易商只能重新办理新证,而质检总局规定的时间是在30个工作日,近期到港的进口大豆货船肯定要因此滞港;去年进口大豆货船长时间滞港等证的现象今年有可能再次上演;第六款:“申请进口大豆必须在《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申请表》中注明境外出口商及供货商名称”,从实际可操作性看,这点几乎没有成立的理由。“先办证后签合同”的规定使得中国买家无法在敲定供货商之前就在检疫申请表上注明后者名称。

  国内部分油厂受益于时间换空间

  中国有关部门对进口大豆质量的严格把关,造成进口大豆近期到港量以及卸货量的明显下降,部分油厂在此期间“受益匪浅”,豆粕加工利润亏损额度从前期一度高达千元/吨以上,逐渐回落到目前600-700元/吨,主要原因是近期的几次调价,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的消费,再加上目前油厂大多处于停工限产状态,因此豆粕库存压力部分缓解;另外据悉部分油厂通过大量取消进大豆合同,获得了喘息的空间,也逐渐摆脱了严重亏损的状况。如果港口继续目前的僵持状态,豆粕价格无疑会孕育出一轮上涨行情,反之亦然。

  国际贸易商大多保持谨慎态度

  在此次中巴大豆贸易纷争中,大部分国际贸易商利益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无论是国际声誉还是利润。面对中国质检总局威严的大棒政策和中国油厂的资金、信誉危机,同样伤痕累累的国际贸易商目前在与中国进行大豆贸易的问题上,大多数都保持了谨慎态度,特别还有不少前期的官司与纠纷需解决。目前中国方面只是暂时接受了巴西政府提交的新的大豆进口检疫标准,而且公告中也声称,挑选处理大豆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有出口商来承担,对此国际贸易商多有微词。鉴于目前国际大豆出口商对华出口大豆贸易损失惨重,面对中国买家大量取消进口合同的局面,贸易商普遍表示将采取各种措施挽回巨额损失,何时达成双方认可的协议,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符合中国的法律恐怕不容改变,但法律需要明确的标准与范围。

  由此来看,中国近期不会出现政策性暂停大豆进口的局面,但是国家将对大豆进口速度的隐形调控,这将有可能进一步延缓进口大豆集中到港的卸港量;但从长期来看,此现象不会延续太久,因为中国常年是需要批量进口大豆,来保障国内市场的大豆供应,而价格稳定也是中国政府的一贯坚持的进出口贸易原则。后期特别需要关注CBOT大豆期价的进一步走势以及中国买家与国际供应商就洗船的进口大豆贸易方面的协商和发展态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