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美国就业、商品零售额以及通货膨胀数据等一系列经济指标大大好于分析师预期,这一方面说明其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另一方面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美联储也一改以往审慎态度,其会议精神也传达出
要加息的要求。受此影响各国股市,期市大幅下跌,而国内由于经济过热,宏观经济政策适度紧缩,已经领先于国际市场下跌。从提高存款准备金,到提高过热行业项目金,政府使出各种组合措施来对经济实行降温,其政策效果由于时滞影响,暂时还不能下结论,在此情况之下,各种加息传言四起,受此影响近期各期货品种开始新的一轮跌势。近期中美会加息吗?加息对商品期货价格的走势影响如何呢?下面就关于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从加息的效果来看,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即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对于美国来说加息一方面可以提升美元走势,美元走强会对商品价格走高形成压制,但是美元的走势最终影响因素在于美国经济,只有美国经济持续向好才能使美元长期走强。目前美国的双赤字问题一直是困扰美元走强的重要因素,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美元很难长期走强,而美元走强恰巧不利于解决这两个问题,所以加息只能是暂时推动美元走高,长期走好还要看美国经济的复苏情况。加息的另一个作用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同时也会对股市和债市形成打击,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复苏。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虽然美国经济显示强劲复苏势头,但其内部调整仍未结束,个别环节更出现失衡,美国经济是否已进入稳定增长期仍存变数。同时,美国长期低息环境会令资产价格脱离基本因素而形成泡沫,若美国加息时机和力度不当,将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影响整体复苏步伐。考虑到这些现状,即使加息,幅度也不会太大。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日前也警告说加息是一味猛药,会谨慎而行,以免重倒覆辙,防止1994年的债市崩溃重现。美联储加息还有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是要考虑到大选,虽然美联储是一个独立的决策机构,但是在大选之年不可能不考虑大选状况,因此如果近期经济先行指标有所回落的话,为了促进就业,保持经济增长,很可能会到大选后再决定加息的问题。
加息对国内期市的影响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面,众所周知,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上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银行,而提升利率一则加大了资金成本,二则银根紧缩也迫使一部分资金退出市场。期货市场本来就带有一定的投机成份,现在这种投机力量由于资金问题被迫退出,市场交易冷淡,对期市的影响显而易见,从近期期货市场持仓量也可以看出,从四月中旬至今,各品种持仓都有大幅下降,这些因素也促使期货价格加速下跌。加息对期市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投资者对于经济形势的预期,从最近高层一系列的调控手段可以看出,国家对目前的投资过热高度重视,投资者担心目前的调控没有到位,会继续出台更加强硬的政策,而如果调控过度又会对经济造成紧缩,经济紧缩必然引起需求的减弱,需求下降经济下滑,商品价格自然下跌。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目前的经济过热同上几轮经济过热存在完全不同的条件,前几轮过热是消费与需求同时过热,是一种全面过热,而目前的状况只是部分行业过热,是投资过热,而不是需求过热,从消费来看,据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600余种重点监测商品中大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还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说明我国的经济过热主要来自投资方面,而不是来自需求方面,这与过去八、九十年代的通货膨胀有根本不同,从这一点来看,加息尚有商椎之处。从投资方面来看,主要集中在几大行业,特别是建筑,钢铁、电解铝,水泥,据统计目前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05年底全国至少将形成3.3亿吨钢的生产能力,而钢需求量预计2010年才能达到3.3亿吨, 电解铝、水泥行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些行业尽管由于近期市场需求旺盛,眼前效益尚好,但从全局和长远看,产能已经大量过剩,如果继续投资,潜伏着很大的风险,一旦产能完全释放,生产过剩最终带来的是新一轮经济紧缩。所以目前政府针对这几个行业进行重点宏观调控也是有道理的。目前投资过热一方面加剧了资源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并没有拉动消费需求,所以不是一种全面的经济过热, 如果采用加息的手段来进行控制,那么不仅仅影响投资需求,而且还影响到消费需求,这对于刚刚处于经济增长初期的经济形势并不利,处理不好很可能就会使经济重回到紧缩状态。
从理论上来说,加息可以增加投资成本,从而抑制投资,然而分析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就会发现其影响程度有限。一是与高利润预期相比,小幅加息不可能使这些新开工项目下马。二是目前的投资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造成的,由于我国的五年计划和换届选举,政府官员上台后急于表功,大力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而我国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察一般是看经济增长,这些不合理的制度造成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从铁本一案来看,其违规主要是行政审批方面,地方政府为了政绩需要大力投资,这种国有投资即使利率提升也不足以引起投资紧缩,这是我国的体制的原因,而加息是一种市场化手段,用这种市场化手段来处理非市场经济问题效果肯定不会好到哪去,所以这也是央行迟迟不加息的一个原因。这些固定资产投资很多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是量的扩张而不是质的飞跃,我国的自然资源有限,不适于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而必需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地方政府、企业和中央政府的博弈造成了目前的结构不平衡,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对我国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要做到环境,经济,资源的谐调发展,而加息是治标不治本,对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并不利。
从近期宏观统计数据来看,钢材,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有大幅回落,而消费价格指数由于滞后性,虽然仍处于增长阶段,但是预计下半年会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贷款增速、投资增速也已经开始回落。只要上述银行的措施落到实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就有望得到有效控制。随着宏观政策的逐步落实,我们相信,这种投资过热会进一步冷却下来,这样随着经济的均衡发展,加息就不必成为控制通货膨胀的必要手段,而是成为协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也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之所以迟迟不加息,很大的原因在于等待美国加息,如果美国不加息,则中国提前加息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游资进入国内,这一方面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迫使中央银行投放更多的货币,这就象当于在当前过热的经济上火上浇油,因此国内肯定会在美国加息后再提升利率。
为了研究利率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我们对美国联邦利率和商品研究局编制的商品价格指数CRB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由于联邦利率和CRB指数不是一个数量级,如果直接利用原始数据进行研究,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稍加处理,把联邦利率乘以100倍,然后把它和CRB指数同时取自然对数,这种处理有利于平滑它们之间的波动幅度,但是并不影响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前,商品价格波动并不巨烈,而布雷顿体系瓦解之后美元大幅贬值,近三十年来没有过大的变动,研究这段时期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选择1974年至今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利率的变动并不频繁,所以本文选取联邦基准利率和CRB指数月度数据来进行分析,从CRB指数与联邦利率的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走势并不象人们想象的哪样负相关,而是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6,这说明大多数时候商品价格的走势是和利率是一致的,从因果检验的角度来看,CRB指数是联邦利率的原因,而从利率的滞后性来看,一般利率滞后于CRB指数3-4个月,而CRB近期高点出现在3月份,所以目前大家一致认为美联储会在6月底加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联邦利率和CRB走势图来看,2002年之前,联邦利率和CRB指数走势大体一致,从2002年至今利率和CRB指数一直呈明显背离走势,这同历史走势完全相反,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美国经济一直处于紧缩之中,而在此期间恰恰发生了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为了防止经济衰退,美国政府加大了刺激经济的力度,一是降息,使联邦利率一度处于近50年来的最低水平,二是布什政府上台后,大幅减税。这两项政策有力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随着美国经济全面向好发展,这种背离很快就会结束,最终两者还会趋于一致。
综合以上分析,加息并不一定代表商品价格的下跌,也不代表经济形势不好,而是说明经济正处于增长之中,只要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加息和经济增长是可以协调发展的,而总体商品价格也会随着经济增长上涨的。由于美联储利率目前处于近50年来的低位,可以肯定这种低息政策不可能长久,加息是必然的,但是加息的力度和时机会随着宏观经济的走势而有个缓慢的过程,又由于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我们相信加息会和经济增长一同进展,而商品价格也不会一直低迷下去,而会随着经济的增长有个再次缓慢攀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