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国内油脂市场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往年的显著特点,
笔者认为:正确分析和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正确把握后市市场供求规律和市场价格趋势,有利于把握机会适时购销,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益。为此,试作如下分析,供商家参考。
一、油脂供给大幅增长
1.油料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
2003年我国油菜籽、大豆、花生等主要油料品种的种植面积均比上年扩大,据国家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显示,2003年油料种植面积22455万亩,比上年扩大300万亩历史上最高为2000年,播种面积23100万亩,其中油菜籽面积11535万亩,花生7284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3960万亩。 预计2004年,油料面积将呈增加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上年10月初对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多个调查县,近5万农户进行的秋冬农作物播种意向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秋冬播粮食作物面积将继续减少,油菜籽面积继续增加。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秋冬油菜籽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6.4%,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分地区看,江苏、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和贵州等地油菜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扩大,另外,受价格坚挺,比较效益提高的影响,花生、大豆等油料面积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大豆面积增加17%。
2.油料产量比上年下降。
2003年我国油料总产量为2805万吨,比上年下降3.2%;其中油菜籽产量为1142万吨,比上年下降3.2%;花生产量为1337万吨,比上年下降9.8%;另大豆产量为1600万吨左右,比上年减少50万吨,下降3.1%。 预计2004年油料总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其中油菜籽1200万吨以上,花生1500万吨以上;另大豆产量将达到1750万吨。
3.进口油脂、油料大幅增长;出口油脂油料大幅下降。
总的来说,2003年国内油料、油脂进口均大幅增加;;而出口大幅下降。 全年累进口油脂54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69%以上;出口油脂5万吨,同比下降47.4%。分品种来看,2003年进口大豆2074万吨,比上年提高83%;出口大豆26.7万吨,比上年降低3%。进口豆油188万吨,比上年提高117%;进口油菜籽16.67万吨,比上年降低73%;进口菜籽油15.16万吨,比上年提高95%;进口棕榈油332.5万吨,比上年提高50%;另外花生出口约70万吨,与上年大体持平。 预计2004年油脂油料进口仍将保持2003年的水平且略有增加。大豆及食用油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油料及食用油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二是国内油料压榨能力急剧扩张,产需矛盾加剧;三是进口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四是国际市场油菜籽价格偏高。
4.国内油脂供给充足。
如果按照大豆2900万吨(包括国产大豆800万吨、进口大豆2100万吨),花生1000万吨,油菜籽1200万吨用于加工压榨,加上其他油料加工压榨部分,油脂产量大约为1300万吨左右,实际上 2003年1-11月累计产量917.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5%预计全年累计产量达到1000多万吨,同比增长13%左右,如果加上个体加工部分,累计产量将达到1300万吨左右,另外加上进口可食用油脂400多万吨,则国内油脂总供给量在1700万吨以上。 根据供求平衡分析,估算全社会油脂总消费量接近1500万吨左右。可见国内油脂供给大于消费需求约200万吨,供给明显大于需求。
二、消费需求呈快速增长,但仍小于供给。
1.人均消费油脂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油消费量增长是必然趋势。1997年国内食油消费量为860万吨,人均消费稳定在7.1至7.5公斤,农村人口食油消费6.5公斤;到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食油8.2公斤,农村人均消费食油7.1公斤;预计2003年城镇居民均消费食油9公斤以上,农村人均消费食油8公斤以上。如果加上食品加工等用油量,全社会人均消费食油量可能已达到11.5公斤左右。
2.油脂消费增量明显,产需缺口扩大。
食用油消费方面,据分析,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人均消费的不断增长,食用油年均消费增加量不断扩大,1996-2000年年均消费增加量在60万吨左右,2002-2003年均消费增加量在80-100万吨,按照这个增长速度,预计2003年食用油消费总量大约156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4%,其中城市和农村家庭消费980万吨左右,餐饮业消费280万吨左右,食品加工等其他消费300万吨左右。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6-1997年,我国食用油产需缺口在350万吨左右;1998-2000年在400万吨左右;2001-2002年为450万吨左右;2003年为500万吨左右;预计2004年为600万吨左右。
3.油料供给充足,但仍不能满足压榨需求。
从油料看,鉴于大豆进口激增,2003年国内油料总量供给比较充裕,但在地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其中,国产油料上市期间油料产区原料供应比较充足,沿海部分大企业原料供给始终比较充裕,其他地区和大豆进口出现中断时原料供应不足。由于国内潜在压榨需求量大,现实供给不能满足潜在需求。这是因为,一方面大豆进口政策不稳定,同时个别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为保证加工原料供给,加大了进口原料的库存量,使中小型企业原料明显不足;二是全国油料压榨能力明显过剩,潜在需求量大;三是加工企业在收购期间抢购和人为囤积,影响市场供给。
4.油脂供给大于实际需求。
从食用油供需总量来看,供给大于需求;从品种结构看,主要消费品种菜油、豆油和棕榈油的供给与消费都将保持适度的增长。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从理论上测算食用油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但部分供给是潜在的供给或者说是以油料的形式存在,当压榨利润比较好时才转成现实的供给。
5.2004年油脂供给依然大于需求。
预计2004年油料播种面积和产量将比2003年继续增加,总产量将在3000万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将继续增加,达到2000-2200万吨,各种油料加工油脂将达到1100万吨左右,加上社会生产量和进口的其他油脂以及多余的存量,总供给量将达到1800万吨左右,供给将继续大于需求200万吨。
三、国际市场供应增加、消费增长、库存下降、供给略显偏紧。
1.全球油料产量增长、库存下降、供给偏紧。
2003/2004年度全球油料生产增长4.9%、压榨增6.9%、贸易增6.7%,库存下降
4.9%。2003/2004年度全球油料产量将达创纪录的3.45亿吨,比2002/2003年度增加1600万吨。主要品种大豆产量将增加280万吨,增幅有所下降。其他主要品种油菜籽、棉籽、花生、葵花籽产量都将恢复性增长,其中,油菜籽将增加550万吨,主要出口国加拿大增加250万吨棉籽增加200万吨;花生增加314万吨。预计全球油料压榨量将达2.88亿吨,比上年度增增6.9%;贸易量达7800多万吨,增6.7%;期末库存为3992万吨,比上年度减少下降4.9%。
按照目前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数据,2003/2004年度前6个月全球油料供给偏紧。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美国大豆减产,期末库存是近二十几年来的最低水平;二是大豆为全球主要油料压榨及贸易品种,其压榨量、贸易量提高;三是美国是全球大豆主要出口国本年度前6个月美国又是全球大豆的主要出口供应商;四是大豆进口国特别是我国进口需求强劲。
2.食用油产量增长、库存持平略增、供给变化不大。
2003/2004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量将达1亿吨,比上年度增6.7%%,主要品种豆油增.7%、棕榈油增3.4%、菜油增12.5%、葵花油增7.9%;预计该年度食用油消费量近1亿吨,增长4.5%。由于产量增长幅度大于消费增长幅度,本年度期末库存略有增加,其中,棕榈油及葵花油库存增加,豆油及菜油库存下降。总的来看,本年度全球食用油供给状况与上年度水平相当,但相对于上两个年度略显偏紧。
四、其他因素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1.豆粕等因素变化的影响。
总体来看,2004年国内豆粕价格虽有波动,但大涨大跌的机会减少,如此将限制油价格的涨跌幅度。豆粕价格平稳小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大量进口大豆继续进入加工压榨,加工规模扩大,加工压榨数量巨大,豆粕产出量大;而且2003年的“非典”疫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降低了豆粕的消费量,使得豆粕市场消费低迷,需求不强,供给大于需求。二方面是出口降低,而进口有增加的趋势。2003年出口豆粕仅77万吨,比上年降低24%;出口菜籽粕18万吨,年比降低30%;而进口豆粕1788吨,年比提高159%。三方面是节后禽流感的影响,使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呈明显下降的态势,但同时也使大豆加工压榨量减少,豆粕产出和供给明显下降,在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养殖业恢复发展时,豆粕供给出现短期不足;四方面是大豆成本高企,限制豆粕下跌空间;豆粕价格的相对平稳有可能拉动豆油价格。五方面是2004年新菜籽和新花生上市后,菜籽、花生进入加工压榨,其他粕类的上市将增加市场供给量。
2.油脂供给相对充足、需求增长趋于平稳。
一方面是大量进口大豆加工压榨使厂家油脂积压,各地油厂产品的长期销售不畅使其库存量过大,市场促销明显,竞争激烈;同时国内进口油脂大幅增长,国内供给大于需求。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不振。春节前食用油市场消费需求相对较旺,节后消费需求趋淡趋稳,需求减少。受禽流感的影响,豆粕消费需求下降,使大豆加工压榨减弱,从而减少了豆油的供给量,促使豆油和菜油价格在2月上中旬出现小幅上涨,但因其后厂家加大加工力度和市场投放量,供给还是大于需求。
3.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国家将于2004年4月21日实施永久性转基因产品进口条例,这将消除长期困扰进口大豆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使2004年进口大豆数量充分满足国内压榨需求,但同时也将对国际市场大豆构成利好,而且在执行这一条例的前后,不明朗的因素依然存在。支持粮食生产特别是大豆产业振兴计划,对于大豆及油脂市场价格上行不利,而国内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将刺激食品消费,同时国内物价的继续回升和相关产品如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也有可能出现一定的上扬,从而对食用油价格构成利好。
预计2004年国内运输状况依然不会根本好转,这对提升了国内食用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五、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1.2003年油脂价格总体走势。
2003年国内油脂油料价格基本上与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大体一致。在国际市场油料与食油供应偏紧、价格上涨的形势下,1-9月国内食用油不同品种、不同阶段价格有涨有落,但幅度都不大。1-3月食油价格相对低迷,“非典”期间,均出现了短期上涨,半年后,价格有所上涨。10月上旬出现大幅上涨行情,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油脂价格涨幅均达到2000元/吨左右。10月下旬油脂价格开始回落下跌,下跌幅度较大,持续时间在一个月左右,跌幅达1500元/吨左右,年末油脂价格基本企稳。
2.2003年油料收购价格上涨。
2003年5、6月份,夏收和秋收新菜籽大量上市期间,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一路上扬;收购后期价格稍有回落,收购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5%左右。 2003年大豆上市期间,受国际市场影响,东北新产大豆上市价格大幅度上扬,之后价格稍有回落,年末价格比上年同期提高15%左右。 2003年前三季度花生价格不断上扬。新花生上市后,价格再度明显上涨。年末价格同比上涨40%左右。
3. 10月份油脂价格出现暴涨,大涨之后又回落趋稳。
在国际市场供应偏紧、价格较高,以及国内大量进口的形势下,2003年前9个月国内食用油价格总体呈小幅波动,不同阶段有涨有落,但幅度都不大。10月份油料价格大幅度上扬,食用油价格非理性暴涨,随后两个月油料价格略有回落,食用油价格除花生油外均呈理性回调,至年末趋于平稳,目前各地价格除花生油维持高位运行外,豆油和菜油均比上年10月上涨时的高点低10%左右。
2003年1-9月国内各地花生油市场价格在高位略有波动。10月份出现大幅上涨,之后虽有所回落,但一直在高位平稳运行,比上年同期上涨50%左右,目前价格有所回落,但基本平稳。 2003年1-9月国内各地菜油市场价格基本上在较高价位平稳运行,波动幅度不大;10月份出现暴涨行情,涨幅达35%左右,10月中下旬价格开始趋于回落,至年末价格企稳并延续到春节前出现小幅反弹回升,2月中下旬出现小幅反弹行情,目前各地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25%左右。 2003年1-9月国内各地豆油市场走势略有不同,但总体走势基本一致,价格稍弱于菜油,呈小幅波动态势;10月份出现暴涨,幅度在35%左右;10月中下旬开始回落,至年末价格企稳并出现小幅反弹回升,之后平稳运行到2月初,2月中下旬价格小幅上涨,上涨之后再次趋于平稳,目前各地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25%。 2003年国内市场棕榈油走势涨落断断续续上,半年基本上呈下跌走势,年中后出现上涨,到8月份又有回落,之后又持续上涨到10月份,之后又有所回落,年末又有所上涨,春节前后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0-15%左右。
4.2004年油脂价格总体趋势分析。
2003年10月食用油价格大幅上涨,并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抢购风潮,且上涨后快就回落,进入2004年后价格止跌趋稳,特别是春节前后油脂价格反弹幅度不大,说明目前的价位是比较合理的。近期价格的反弹主要是禽流感的影响和人为因素推动,当禽流感有效控制或消失后,这些因素也就减弱或消失,后市即使涨跌,也应以此价位为中轴,上下小幅波动。
目前油脂供给依然充足,2004年油料生产将呈增产趋势,进口油料、油脂将继续增加,而油脂需求进入平稳增长时期,总量呈供大于需状况,价格不会再出现大涨大跌的态势;新的年度国际油料产量将有较大的增长,虽然库存下降、供给略显偏紧价格继续看涨,但供需矛盾相对缓和。
总体而言,2004年食油价格以平稳为主、间有小幅波动,但如果出现进口大豆断档和油料严重减产等非正常因素,则食油价格短期上涨幅度有可能比较大,反之则有可能下跌。近期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豆粕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加工压榨也相应扩大,对油脂价格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