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如何看待后期大豆市场供给变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当前大豆现货市场持续低靡行情,业内人士寄希望于豆类需求明显改观的同时,也一同把目光放在了当前及后期大豆供给上,那么针对此问题我们应关注哪些问题?

  其一,中巴贸易政策明朗,大豆供给的阶段性充足如何理解?后期进口大豆数量的变数有多大?

  据网站跟踪了解,2004年中国至六月中旬大豆进口总量已达900万吨左右;至本月中旬止,本年度大豆到港存量达250万吨以上,而后期七八两月到港大豆总量不到200万吨(此数字为跟踪预测值),而本旬大豆到港量将在70万吨左右;基于国产油用豆库存已较低,在此从六月份起以每月压榨量25万吨左右估算,因此七八月份大豆理论供给数量接近545万吨(250+200+70+25);远远高于去年同期月均消耗220万吨左右的水平。

  那近期大豆市场的消耗情况如何?根据网站统计资料,今年四五月份进口大豆消耗量仅在100万吨左右,直到六月份以来,大豆消耗量才略有改善,本月前20天消耗量约在115万吨左右,这样后期大豆供给短期来看,仍处相对充足态势,如果同期需求呈缓慢好转态势,那大豆供给状况就另当别论了。

  关于后期大豆到港变数问题,目前仍将集中在中巴大豆贸易实质性进展上。

  据了解,据油厂方面,国家控制信贷规模,紧缩银根等一系列强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国内大中小油厂同期银行授信额度不同程度地受到缩减,现金流量明显不足,加重油厂资金运作难度,尤其针对大豆大宗农产品,贸易额度相当巨大,资金受限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油厂顺利运营的“紧箍咒”。

  而目前油厂压榨利润严重亏损的事实也将压制他们近期进口大豆的积极性;目前国内油厂都在持币观望,以期随着美豆丰收在望及中国新豆的陆续上市,大豆成本能够再度下跌,降低大豆进口成本。

  而就大豆贸易商而言,面对质检总局威严的政策“大棒”和国内油厂的资金和信誉危机,同样伤痕累累的国际贸易商在向中国做出口贸易时,大多数都保持谨慎态度。从5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巴西大豆质量问题的第一个通报,即《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口巴西大豆中混有种衣剂大豆的警示通报》开始到6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告

  2004年第76号(恢复23家出口商/供货商向我国出口巴西大豆)》,国家质检总局总共发布了8个官方文件,平均5天一个,其中从本月14号开始的10天内更是平均两天一个,强度之大,前所未有。

  政策威慑力持续扩大,并将作用于大豆进口贸易过程中。其中最致命的是,那些处于许可证自动废止和失效这样窘境的厂家和贸易商只能重新办理,而质检总局规定的时间是在30个工作日,即45个自然日内办理,即使是最快的速度,那些近期到港的货船也肯定要因此滞港;由于发证的时间完全由质检总局掌握,倒霉的将是不得不面临漫长的等待,相信去年大豆货船长时间滞港等证的现象今年将会再次上演!

  在后期大豆进口贸易过程中,双方的谨慎心理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困难都将成为影响大豆能否顺利卸货及进口的不利因素。

  综合以上因素,当前大豆市场尽管看起来仍以振荡为主旋律,但如果后期大豆进口环节出现任何麻烦以至影响到顺利卸货及后期大豆的进口量,再加上饲料需求的陆续好转,大豆市场仍有望出现转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