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别让套期保值交易走调——国内大豆加工企业亏损现象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今年4、5月份,国际大豆价格从1064美分/蒲式耳的高点回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下跌到800美分/蒲式耳附近,跌幅近25%。也正是在这一期间,有关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企业因原料价格高企、经营亏损严重的消息不断传出。众所周知,原料价格的下跌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下降,也就意味着生产利润的相对增加。但原料大豆价格下跌为什么还会引发国内大豆加工企业的大幅亏损?笔者认为,这其中,除了与进口大豆定价方式和同期大豆产成品豆粕、豆油价格大幅下跌等有关外,国内大豆加工企业没有很好地通过国内外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交易恐怕还是主要原因。

  据报道,前期到港的进口大豆成本接近甚至超过4000元/吨,这相当于生产企业在国际大豆的最高价格区间购买了进口大豆。以这样的原料成本计算,加工企业每加工1吨进口大豆就要亏损400—800元。不少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甚至因无力支付大豆货款而被迫违约,而每回售一船大豆的违约费用则高达100万美元。

  但大豆期货价格并非一直处于如此高的区间,去年北半球大豆收割以后,CBOT大豆期货价格曾在750美分/蒲式耳至800美分/蒲式耳区间、国内大豆价格在3150元/吨至3350元/吨区间运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当时大豆加工企业已经能够根据来年的生产计划,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买进远期的大豆期货合约,来锁定生产成本,规避因未来大豆价格上涨而产生的经营风险。从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份,国内大豆期货价格跟随CBOT大豆从3200点附近最高上涨到4100点,上涨幅度与CBOT大豆市场基本相当,国内大豆生产企业也完全有可能通过在国内外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以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实现自己的生产计划和盈利目标,避免上述大幅亏损情况的出现。再退一步,即使当时生产企业没有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操作,那么当国际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上涨到历史高位时,生产商、进口商根据已经签订的大豆购买合同和船期,也可以判断出进口大豆的到港时间和自己所面临的价格风险。如果这时能根据合同时间和数量及时在国内期货市场上卖出相应的大豆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这些企业也完全可以在近期大豆期货价格每吨近千元的下跌行情中获利,从而弥补高价购买进口大豆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实际生产成本。再进一步试想,如果一个经营规范的大豆加工企业既通过大豆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锁定了自己的生产成本,又通过豆粕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锁定了自己的经营利润,那么它不但不会在此次大豆的大涨大跌中发生亏损,反而会获得双重的回报。由此可见,“以接近或超过4000元/吨的价格购买了进口大豆”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也不是导致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出现大幅亏损的必然原因。国内大豆生产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套期保值交易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或者已经参与套期保值交易,但却假套保之名行投机之实才有可能是目前大豆加工企业出现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

  大豆加工企业应认识到套期保值交易的本质是锁定成本、锁定利润而不是追求巨额利润,汲取以往的教训,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思路,通过相应的套期保值交易为今后的生产经营建立一道风险屏障,最大程度地减少原料或产成品价格的波动对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要在出现大幅亏损之后才回想起套期保值的作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